2)第701章 董安于配享太庙_我在春秋不当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边替李然“顶罪”。董安于则是替赵氏“顶罪”,再加上有天下士人纷纷为苌弘鸣不平。如此一来,赵鞅和李然的罪责自然也就减轻了许多。

  李然微微平复了一下心情,又是继续道:

  “将军,我们如今需得尽早赶回绛城!荀跞那边,将军还是要与他处好关系,由其主内,将军则可攘外。荀跞虽然是一个心腹大患,但是将军眼下的危难,依旧是在外而不在内!”

  李然也是从悲伤中走出,他深知现在不是悲伤的时候,更不是提报仇的时候。

  赵鞅看到李然神态坚定起来,也是擦了擦眼泪,拱手道:

  “先生所言甚是,一切都听先生的。”

  李然又是微微点了点头,二人一齐又来到了灵堂,是一起替董安于守灵。

  而李然也在其灵前,心中默默是立下了重誓:

  “我李然今日便在阏于灵前起誓,李某必助赵氏匡正天下!以告慰阏于你,与家师的在天之灵!”

  ……

  又过得数日,在董安于的葬礼之上,赵鞅却又破天荒的是将其牌位直接迎奉入了自家的太庙之中,并以此来表达他们赵氏对于董安于的礼重。

  而董安于,作为赵氏的家臣,却最终得以入得赵氏的太庙之中,可谓门庭光耀,荣光无比了。

  在解决了善后之事后,李然与赵鞅终于是一起回到了绛城。

  而赵鞅入绛的第一件事,却并非是面见国君,而是先去见了荀跞。

  荀跞表面上倒依旧是十分的热情,一听是赵鞅前来,便立刻是出府相迎。并是用双手执住赵鞅的两条胳膊说道:

  “哎呀!赵大夫你可算是回来了,晋阳一战,可真的是令人称奇啊!听闻你是以一族之力,力挫中行、范氏以及邯郸之师的合围,赵大夫果然是善战呐!”

  赵鞅看着眼前的荀跞,心里却多少也有些不快,但也还是赔笑道:

  “也是多亏了荀大人,此事若无荀大夫从中斡旋,我赵氏又岂能幸免?荀氏虽是居于绛城中,但所谓‘势在四方,要在中央’,荀大人才是功劳甚大!”

  荀跞闻言,却是笑道:

  “岂敢岂敢,这一切既都是我们此前便早已约定好的,本卿也只不过是按照计划行事罢了。”

  这时,赵鞅且突然是提了一句道:

  “对了,据说范皋夷和梁婴父二人……”

  荀跞闻言,却是不由眉目一挑,笑呵呵的说道:

  “他们二人,眼下也算是身居高位了,但是……他二人毕竟是名不副实。他二人究竟能否身居六卿之位……我以为这个其实还需得再商议一番才行啊!”

  赵鞅一听,知道荀跞其实是已经中了李然之前所设下的离间之计,但他此刻却依旧是不动声色的回道:

  “哦?荀大夫难道如今亦是有了别的想法?”

  荀跞一边点头,一边是拉着赵鞅是入得内屋,并是说道:

  “确是有那么一点,其实……如今朝堂之上,也正如志父之前信中所言,只留得四卿,便也已是足够了!”

  赵鞅本来就有这个想法,但是表面上却是隐而不发,只装作是与自己毫无关系一般的回道:

  “只是……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之前荀大人既已经许了他们,却总不能食言吧?”

  荀跞闻言,却是一脸的满不在乎,并甚是不屑的回道:

  “嗨!这有何难?梁婴父不过便是本卿一句话的事,谅他也不敢造次!至于范皋夷……范吉射眼下还在朝歌蠢蠢欲动,而范皋夷却想要继承其位而为六卿,这难道不是痴人说梦?”

  赵鞅心中窃喜,却表情依旧不动声色:

  “呵呵,荀大人所言倒也有几分道理。如今朝歌叛乱尚未解决,而范、中行二人皆以我赵鞅为死敌,鞅愿率我赵氏之师前去平叛!大人只管在绛城坐镇,至于撤二卿之事,大人可自行便宜行事即可,鞅定是无不应允!”

  请收藏:https://m.bqg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