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36章 一光年直径的小宇宙_太阳衰变,我被迫开启星际文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河系之间……

  这可就完全不同了!

  那是一片物质极其稀薄的区域。

  那是接近极致的真空,物质密度甚至以单位空间内的原子个数进行计量。

  即便是所谓的星系桥,也不过是物质密度相对稍大一点的一条小路罢了,与河系内的物质密度根本没有可比性!

  对于掌握了物质能量互转化技术的七级文明而言,中性氢桥是一个完美的航道——它们可以直接花费相当长的时间搜集这些氢原子,并将其转化成纯粹的能量,再将能量转化为需要的物质。

  但对于尚处于六级的人类文明而言。

  中性氢桥只是一个锦上添花的燃料补充区域罢了。

  它根本提供不了除了氢以外的物质。

  因此,摆在人类文明面前,最大的难题出现了。

  除了燃料,舰队还需要携带足够多的各种物资,但携带的物资越多,燃料消耗就越多,需要的舰队就越庞大。

  舰队越庞大,需要携带的各种备用物资和零件就越多,燃料消耗也就……

  “正向循环”了属于是。

  依靠零的庞大算力,科学院曾经对整个航线进行了全方面的模拟,并找出了一个相对合适的航行方案。

  按照那个方案,人类舰队在离开银河系的时候,是一支星舰数量超过两万的庞大舰队。

  而在抵达仙女座星系的时候,舰队规模将骤减至三千余艘。

  这是一个堪称恐怖的跌幅。

  什么?那些星舰都去哪儿了?

  内部装载的物资被消耗殆尽之后,这些星舰自身也会被拆解利用。

  它们从未消失,只是换了一个方式陪伴着人类文明罢了。

  ……

  也正是如此,在得知这个小宇宙直径的那一刻,所有院士脑海中都浮现出了一个念头。

  直径一光年的小宇宙内,究竟可以装多少物资?

  如果可以带着这个小宇宙一起远征,那人类文明还用得着担心远征时的物资不足吗?

  什么?燃料不足?

  直接学习【第十帝国】留下的母星要塞,塞两颗恒星进去!

  物资不足?

  恒星都有了,再塞几颗行星也是很正常的吧?

  至于舰队……

  直接把舰队停在小宇宙里,等到了目的地再放出来。

  真正意义上的零损耗。

  亦或者说,恒星和行星都有了,我再造一些星舰工厂也是很正常的吧?

  工厂都有了,再造几个研究所也是合理要求吧?

  在漫长的河系旅途中,人类甚至可以在小宇宙里默默发展五千年!

  《开局一个小宇宙,苟到九级文明再出山》

  当然,以上都是院士们脑海中的想象画面。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如今的人类文明,目前对这个小宇宙的认知程度几乎等于零。

  出现的原因,是否稳定,如何移动……

  可以说是一窍不通。

  别说带着小宇宙远征了,甚至连搬运恒星进小宇宙的能力都没有。

  当然,残酷的现实并没有打击到这些院士,相反,在得知小宇宙尺寸的时候,他们的科研热情瞬间高涨了起来!

  试问,谁能拒绝随身携带一个小宇宙,并且苟着发展科技的诱惑呢?

  请收藏:https://m.bqg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