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八十七章介入拆除北京城墙之争(2)---_民国之我有时空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拆与不拆的争议,实际上就是发展与保护的均衡问题。

  徐远山之所以对拆除有历史价值的城墙如此重视,还是受到原时空他在西安学习、生活及工作超过十年时间的影响,西安保护完好的明城墙在无人机航拍出来的效果,真是让人觉到非常漂亮和震撼。

  作为一个旅游古城,西安相对北京来说,市内的旅游资源比北京少很多,能拿得出手的就是明城墙了,当然西安古城之外的旅游资源也不少。

  在西安,保护城墙的意识已经深入民心,如果谁在城墙上戳一个洞,插一根木条想晾晒衣服,不出十分钟就会被群众举报,成为第二天报纸社会新闻版的内容,该人也成为当地新闻热点人物。

  在西安,拆城墙而被拆家真不是虚言。

  但原时空五十年代,西安城墙也是被嚷嚷要拆除的,这和北京一样的待遇。

  这与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请苏联17名规划专家团到中国来也有关系,苏联专家到中国后就建议拆除北京城墙和各地的城墙。

  和北京城一样,苏联专家同样建议陕西要发展工业,西安需要部署大量工厂,需要更多的道路,古城墙妨碍交通必须拆除。西安古城墙去留问题,陕西分成了两派:保护派、拆除派,并陷入激烈的争辩。

  当时在陕西几位领导力保下,西安古城墙逃过了第一次厄运,好景不长,第二年北京外城墙已经拆的差不多了,全国开始掀起了“拆城潮”。

  特别是扬州古城墙,更是拆得最麻利了,没用三年拆得一干二净,后来能够看到的扬州的一段城墙,是1996年后的复制品。

  所以,第二次拆城潮起来后,西安城墙的拆与不拆的争议更是火上浇油,时任省长赵寿山专门向国务院报告,说明不能拆除西安古城墙的原因。总理和国务院办公室文教办主任陈毅都高度重视,也一致认为不能拆除古城墙,后来,陈毅亲自致电陕西省政府,传达了总理指示:西安城墙是国家重要文物,要坚决保护,不能拆毁。

  经过省长赵寿山和当时陕西这些领导干部的努力,西安古城墙幸免于难。

  所以,曾在西安当过记者的徐远山才会说出“拆与不拆”的讨论是错误的,就像当初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讨论一样,在某些地方同样有过争议,直到中央出台政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正确发展观平息了各种争议,保护环境不仅是一个口号而是成为每一个国人的意识。

  原时原空的北京拆城影响巨大,还波及到后面的各种各样的文物保护,甚至故宫也在被拆改造之列,这时已经没有了苏联专家,说明土共高层对待这些文物保护同样陷入拆和保之争。

  对于徐远山联系见面,教员和伍豪还是以为徐远山来是关于太平洋战区作战方面的交流,

  请收藏:https://m.bqg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