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18章 何处是故土_清穿后我绑定了上进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边听他讲历史。

  “明朝末年,漠西蒙古气候不好,冰冻期长,土尔扈特部又与准噶尔部不合,怕被他们吞并。就离开了故土,一路往西走,到了伏尔加河附近的草原上定居下来。”

  “当时那里还是无主草原,后来俄国人统治了伏尔加河流域,也默认他们是独立汗国。大清入关后,土尔扈特部还遣使来晋过贺表,表示归顺。”

  “皇阿玛在时,有一小支他们的族人回到大清,皇阿玛把他们安置在额济纳旗,现在是额济纳土尔扈特部。”

  池夏听明白了。

  比起明朝,清朝在对蒙古的管理上,是有着天然的基础和优势的。

  就像土尔扈特部,明明在清朝入关前就已经远走异国他乡了,却还能不远万里来归顺。

  池夏翻了翻任务描述,瞬间觉得大有希望:“这样说来,他们对大清一直是友好甚至是臣服的?”

  那只要土尔扈特部回归,这个找解药的任务可以说是手到擒来了?

  雍正点了点头,想起胤祥先前遇刺的事:“俄国使团中被扣押下来的那人,似乎也是土尔扈特部的后人。只不过他从小就被俄国人收养了,对自己的身世也未必了解。”

  “另外,土尔扈特部分支很多,想要找到这个毒是谁制可不容易,除非咱们能把他们所有部族召集起来。但想要在俄国人境内做这些,恐怕……”

  不太现实。

  池夏笑了:“何必在俄国人境内做这个?我们可以让他们回来啊。”

  雍正摇头哂笑:“你知道整个土尔扈特部有多少人么?”

  池夏刚好翻到了一本详细描写土尔扈特部东归的史书。

  瞥了一眼,答得很笃定:“有四万多户二十多万人。全胜时期可能还要再多七八万人。”

  ……

  这舞弊舞得,太明目张胆了。

  雍正被她的答案噎了一下,苦笑道:“二十多万人,怎么可能全部回来?”

  池夏:“为什么不可能?”

  乾隆朝,在与清廷完全“失联”的情况下,他们都拖家带口,突破俄国人的围追堵截跑回来了。

  更何况现在。

  他们完全可以先派人去接触他们,好好计划一下,来个里应外合。

  雍正挑眉:“故土难离。他们离开漠西已经有百来年了,如今伏尔加河才是他们的家园。”

  “再者说来,哪怕他们愿意万里回迁,朕只问你,若你是俄国皇帝,伱愿意放二十多万人离开?”

  百姓才是国家的根本。

  有人口才有赋税,才有兵丁。

  二十多万牧民,就意味着大片丰硕肥美的草原,源源不断的牛马和无数能征善战的将士。

  俄国人口本就不密。日常没事还千方百计想着从蒙古拐带掳掠一些牧民回去呢。

  他们的皇帝除非是疯了,否则是绝不可能把这些人放回来的。

  池夏笑了:“俄国皇帝当然不愿意,但他们还是回来了。”

  雍正不知道她为什么忽然来了这么一句。

  池夏想起他百余年都被禁在泰陵,只能看到京城的状况,大约并不知道这件事,便直接把书推给了他。

  “人的信念产生的力量,有时候就是超出常理,甚至超出我们能想象的极限。”

  晚点还有一章哈~

  呃,章节号标错了!改不了……这个应该是218章

  请收藏:https://m.bqg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