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十五章 父亲的教诲_空穴来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仲平高级中学坐落在于县城西北仲平镇的西北方向,它紧邻仲平镇但独立成形。追溯历史,仲平中学历史悠久积淀深厚,一九一五年,辛亥革命先驱胡仙林先生创办了仲平中学。近百年的历史,仲平中学人才辈出,最轰动的,陕北红军领袖刁德中就是在仲平中学参加革命加入组织的,他加入组织以后,就以平中为据点,积极开展地下活动,发展了一大批先进分子。仲平中学内建有革命纪念馆就是纪念这一段历史的。

  深厚的历史使平中始终是大家关注的对象,在这样的学校做校长,承担着比其他学校更大的压力。但仲平镇最有名却不是平中,而是甘甜爽口的合儿柿饼,高平县因此被称为中国的柿子之乡。

  事实上,仲平中学就坐落在幅员辽阔的柿树林中,校内最多的树木也是柿子树,这些柿子树树冠高大,蓊蓊郁郁遮风蔽日,营造了一个森然静谧的良好的读书环境。柿树枝叶繁茂硕果累累,结的柿子做成的柿饼又大又甜闻名中内外。

  高平之所以成为柿子之乡,得益于它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高平阳光资源丰富,属于暖温地带,土壤、水利条件良好,这些都非常有利于柿子树的成长。远在唐宋之前,周代的《礼记》里,已经有栽植柿树并在重大祭祀礼仪上作为贡品的记载。公元前138年,汉武兴建上林苑,群臣百官从各地搜集进贡各类奇花异木,列在司马相如《上林赋》里的就有柿子。公园58年王藵的《僮约》中也说:“十月收豆……采梨、柿、李。”这是我国古代把柿子树从野生训化为栽培树种的最早记述。

  秦汉以来随着农业的发展,柿子树在黄河流域及黄土川原逐渐普及,成为重要的栽培果树之一。汉代初年就有农户栽培柿子树,南北朝时由庭院栽培转向大面积生产,从宋代开始就有制作的柿饼,并作为贡品。从此,沿乔山一带柿树面积就不断扩大,唐顺宗陵前有棵千年柿树王,年产鲜柿1300多斤。改革开放以后,平城柿子产业有了更大发展真正进入了大市场。

  高平城柿饼含糖量高、肉质黏软、营养丰富、纤维少而短、柿霜厚、味极甜、口感好,食之热量大,壮筋骨,且具有止咳、化痰、除口疮等疗效,是冬春时令食品,更是馈赠亲朋好友上佳礼品。高平最大最好的柿子就出在仲平镇上,仲平镇最大最好的柿子又出于柿树沟村,那正是王学敏的家乡。

  柿树沟村背靠乔山,弧形的乔山半圆包裹着柿树沟村。柿树沟村的周围,郁郁葱葱生长着成千上万颗柿树,浓墨重彩地披挂在山崖上,如同一块绿色的云雾在焕发着强劲的生命力。这些古老的大树,嶙峋的树干苍老虬劲,树冠如团团绿云,云蒸霞蔚,望之令人敬叹

  请收藏:https://m.bqg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