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十六章 徐大川_空穴来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九七八年四月,一位两鬓花白、身材高大的老人踏进了海东这片热土。他就是德高望重的老一辈革命家徐大川。他使带着一腔热血来到这里的。时间从来没有这么紧迫,他要和时间赛跑。

  海东历代被视为蛮荒之地,古代流放犯人,海东是最佳选择之一。海东穷山恶水民风强悍,可是它紧邻香港,而且是一个沿海城市。

  徐大川在长达十六年的下放劳动和被迫害、关押后,刚恢复工作就被派到海东。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党费交给海东省委办公厅的党组织。中央派徐大川这样一位重量级政治家来坐镇广洲,他深知责任重大。

  如果不是出现了特殊时期,徐大川的前途真的是不可限量!

  徐大川的出山立刻引起中外媒体的猜测,也让海东人面上有光,当时当地的街谈巷议也多围绕徐大川展开,中央杀鸡用牛刀,海东的发达指日可待。

  历史证明,中央把受极左错误迫害深重而且在人民群众中很有声望的领军人物派到大洲这样一个南方大省工作,是极有战略眼光的点将。

  一九七九年,初春。徐大川接到中央通知,要出席中央工作会议。此时,徐大川作为省委第一书记,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他刚来才一年,对情况还未摸透,但形势迫人,不仅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大转折令他精神振奋,而且全省上下求变求新的急切呼唤,更让他倍感机不可失,以他敢于踏着历史潮头前行的个性,此时,他决心到风口浪尖“先行一步”。

  四月八日,海东果然一出手就气势不凡。徐大川在中央工作会议中南组第一次发言,正式向中央提出了海东的想法与请求。他代表省委强烈要求中央给予海东改革开放的特殊政策,请中央授权或放权,让大洲、、海东先走一步,放手干,在邻近港澳和沿海地区划出一些区域专门对外合作交流和吸收外资,利用毗邻港澳、华侨众多、国际交流频繁便捷的优势,在“四化”中带个头,加快发展。

  在向中央政治局常委汇报时,徐大川陈述了海东独特的发展优势,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意见:“现在中央的权力过于集中,地方上感到事情很难办。没有权,办事很难。”徐大川是一个直脾气,说话不太考虑后果,但老百姓喜欢。

  主持会议的中央领导问:“大川同志,你们海东究竟想要什么权?”会场气氛紧张起来,这可是一个严重的敏感话题。

  徐大川面对中央最高负责人,他感觉到了决定海东命运的紧要关头真的到来了,徐大川大义凛然,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他果断的将底牌抛了出去:“我代表省委,请求中央允许在毗邻港澳边界的地方与重要的侨乡山头市各划出一块地方,搞贸易合作区。”

  最后,

  请收藏:https://m.bqg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