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28章天下有隐者_汉末之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才称得上大将军。今吾军披甲十万,皆乘马控弦。只要大将军一声令下,吾等骑乘南下,清君之侧。还朝堂清明,给百姓安乐。”

  关羽出列向刘凡说道。

  众将皆点头。

  “主公神文圣武,有法尧禅舜之德。扫清塞外,威震天下。所治之下,百姓倾心,四方仰德。只要新军训练完成,挥师南下。无数隐于大荒之人必争相归附。再造大汉,主公就是重开天地第一功,六合八荒,震古烁今。伊尹、太公、周公、霍光皆远不及也。”

  继众将之后,荀攸对刘凡拜道。

  若刘凡真的能完成再造大汉,加之击灭异族的功劳。对华夏的功绩,确实可以盖伊尹、姜尚、姬旦、霍光。

  “隐者之中,可有大才!”

  对于隐于大荒的隐者,刘凡很有兴趣。

  因为刘凡明白,汉末三国存在着大量的隐士。

  三曹就非常渴望散落民间的隐士出山为他们效力。

  三曹一方面批评动摇隐士所信仰的荒诞无稽,让众人退出山林入世治国。

  另一方面又歌颂其情操,把隐士视为同道中人,意在招隐求贤、让众人入世治国辅君济世。

  曹丕的《大墙上蒿行》开头即以人生短暂发问:“今我隐约欲何为?”

  接着以入世的物质享受诱发隐士们出山,为其建功立业。

  此诗受到曹植《七启》劝隐士出山,建功立业的影响。这一方面说明三曹欲有所作为,另一方面也说明存在着大量的隐士不为朝廷所用。

  《七启》假设了镜机子与隐者玄微子问答。

  批评隐士“耽虚好静”、“飞遁离俗”、“隐居大荒”的行为,借镜机子分类铺叙肴馔、容饰、羽猎、宫馆、声色之妙及游侠、俊公子之奇节异行。

  最后以赞颂曹操“翼帝霸世”、“举不遗才”、“国富民康”、建“霸道之至隆”的功绩,说服玄微子“从子而归”,表达了君子不遁俗而遗名,智士不背世而灭勋的积极用世、建功立业的政治态度和理想抱负。

  刘凡知道最有名的隐士为水镜先生司马徽和庞德公、管宁。因为这几人教导出来的学生都大名鼎鼎,在各国政坛上非常吃香。

  这个时代的隐士,并不是全指归隐山林,不问世事的人。

  而是指隐逸有学问韬略之士,他们不入仕,但依旧教导学生,名闻州郡。

  “巨鹿张臶,颍川阳翟司马徽,诸如此,比比皆是。他们不慕名利,不求荣华富贵。好似无所求。不过荀攸认为,他们只是没有找到适合栖息的地方。”

  荀攸向刘凡回答道。

  “吾伸张大义于天下,希望国安民乐,盛世繁荣。吾行使天道之责,合乎自然。从‘道’上讲,吾所追求,和隐者一样。”

  刘凡感叹道,三曹的思想,历朝历代的君主都有,他也希望隐士出山,为己所用。

  “淡泊名利的隐士多为寒门和落魄世家后代。当今天下,只有大将军用人不论贵贱,唯才是举,辅以德行。”

  荀攸笑容可掬的说道。意指刘凡贤德。

  “左军师亦支持吾南下清君侧,但是张让、何进等人必弹劾吾谋反,吾该怎么办?”刘凡向荀攸问道。

  请收藏:https://m.bqg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