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九章、龙井有仙翁_神洲异事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老爷遇难之前人在何处?当时他为何身边没有一人相陪?吴老爷在杭州府为官之时,可曾得罪过哪些人?他在杭州做官,是不是遇上了诸多难事?

  吴觉人喝了一口茶,理了理头绪,这才将自己所知,尽皆向徐恪缓缓道来……

  依照吴觉人所言,前任知府吴文龙原本在京城为官,好好当着他的领侍御史一职,年俸虽不高,好在妻贤女慧,一家人倒也清贫自守,其乐融融。

  自去年秋月,洪文堂死后,魏王便推举吴文龙出任杭州知府,起初吴老爷并不愿去杭州为官,怎奈毕竟是魏王殿下推举,他又怎敢抗逆?

  吴文龙自知此去杭州,前路必定凶险,是以就将发妻夏氏与独女吴晶晶都留在了长安,只是带了老仆吴觉人一个,孤身前往杭州任职。

  到了杭州城之后,果不出吴文龙所料,整个杭州府官员,尽是些贪墨之人,且官场上下均是官官相护,沆瀣一气,从里到外都已坏透,他家吴老爷有心整顿吏治,但苦于势单力薄,一时间竟无从下手。

  起初,吴老爷刚到杭州之时,便有人不断向老爷送礼,无论金银珠宝、玉器古玩还是整箱的银锭、成捆的银票,甚至是青楼名妓、红粉头牌,都有人将之送到府衙内院的隆兴居中。不过,吴老爷始终清廉自律,不为所动,不管是何人所送,送者为何,一概“原封不动”“原样退回”,到后来,老爷为明心志,还将那些送礼之人尽都打骂出门……

  久而久之,吴知府“刚愎自用、不好相处”的名声也就越传越大,而隆兴居门前的送礼之人也越来越少,渐渐地便销声匿迹。

  从此之后,吴知府在杭州城内的每一步路,便都是举步维艰。他的每一条政令,都无法即刻施行;他的每一项官员任免,均遭到了上司驳回;他的每一份发给百姓的文书布告,都被下属曲解误导;甚至于,他想整理一下知府大牢内的冤案,都无法改动丝毫……

  整一个杭州官场,似乎都在跟这位新任知府作对,他所面临的窘境,已不能用“寸步难行”来形容。

  而魏王殿下曾千叮咛万嘱咐的杭州盐税,吴知府也是毫无办法,只因签发盐引之权,本不在杭州知府,乃是在官高一级的江南道经略使司手中,他管不着盐引,就无法掐住偷漏盐税的命门,是以吴老爷对着巨额亏空的盐税数目,几度只能仰天空叹!

  如此一来,吴知府为官接近一年,却吏治不能整,税银不得收,几乎毫无政绩可言,而杭州府辖下一干属员皂吏,却打着知府大人的名头,到处横征暴敛,坏事干尽,以至于弄得民怨沸腾,附近十里八乡的百姓,皆以为杭州城又来了一位大贪官,说起“吴文龙”这三个字,都恨得牙痒。

  吴老爷在如此艰难的境遇之下,早已是心力

  请收藏:https://m.bqg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