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肩挑抗战煤炭与石油重任的孙越崎]孙越崎和江的关系_快神秘乳胶衣脱不下 [神秘的古衣(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心惶惶。孙越崎果断决定,煤矿的各种设备绝不能留给敌人,全部拆迁到后方。

  当时有些原中原煤矿公司的董事表示反对说:“这是我们河南的财产,不能迁走!”孙越崎对他们分析了三点:一是不拆不迁,则敌人可用而我国不能用;二是完全破坏,则敌我都不能用;三是拆下运走,另在后方找矿区,则敌人不能用而我国可以用。说明拆走的器材产权仍归他们,在后方采矿所得利润也归他们。这一部分人被说服了,原来英国福公司的代表又反对拆,说他们英国与日本是友邦,日本人来了不会损害他们的权益。孙越崎说:“日本是英国的友邦,但它是我们中国的敌人,我们不能允许敌人利用这些设备来反对我们,一定要拆!”最后英方代表请示伦敦董事会,也同意了拆迁。

  于是,孙越崎亲自组织指挥全矿员工,将地面及井下的主要机器设备和材料,冒着敌机轰炸扫射的危险,装车托运到汉口……

  二

  重庆北边的天府煤矿,是卢作孚从事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组建的第一个大型企业。因四川素有“天府之国”之称,故取名天府。1933年四川第一条铁路北川铁路白庙子至土地垭段建成后,北川铁路公司董事长卢作孚,又进一步促成铁路沿线各煤矿同业合作,实行大规模开采,以求产运相济。经与麻柳湾公和煤厂、芦梯沟天泰煤厂、枧槽沟同兴煤厂、后峰岩和泰煤厂、老龙洞福和煤厂、石笋沟又新煤厂等六个煤厂达成协议,以各煤厂资产为股份,邀集民生实业公司与北川铁路公司投资,组建成天府煤矿股份有限公司,于是年6月24日宣告成立,董事长卢作孚。

  天府煤矿成立后,在原六煤厂的基础上,着手进行了一些生产经营改革,局部推行以包工制代替租客制,全面调整了矿井部署,改进了材料供应和坑木储备,因而使企业面貌出现了一些新的生机。但由于矿井的根本问题――落后的手工业生产方式未得到解决,销售不景气的现象未根本好转,原煤产量增长甚微。前六煤厂的年产量已达9.7万吨,建矿后五年平均年产量才10万吨。为了改变这种状况,1936年秋,卢作孚派天府煤矿经理黄云龙,带领一班人马外出取经,走访了湖南中兴煤矿、安徽淮南煤矿、河南焦作中福煤矿等大煤矿,参观学习,历时五个多月,回矿后提出“非具有现代化设备采掘机器生产不可”的改革意见。但矿上产量少,材料消耗大,事故多,资金缺乏,现状都难以维持,要购置现代化采掘机械设备,谈何容易?卢作孚一直在为这件事发愁。

  抗战伊始,卢作孚出任国民政府交通部常务次长,坐镇武汉,抢运战备物资。当时有大批厂矿内迁,卢

  请收藏:https://m.bqg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