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全解析_快神秘乳胶衣脱不下 [神秘的古衣(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经济霸权,纽约也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美国对海外进行巨大的资本输出与商品输出,在世界贸易市场占据了较大份额。因此,美国“感冒”,世界其他国家就纷纷“打喷嚏”。

  (三)世界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美国有很大的依赖性

  “一战”期间,英、法等国为赢得战争胜利,向美国大量贷款,战争结束后,本身经济十分困难的英、法不得不向美国偿还债务,这就使英、法在经济上受制于美国。另一方面,“一战”后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以美元为武器,大肆推行金元外交。欧洲许多国家为医治战争创伤,不得不接受美国大量贷款,使得这些国家在经济上对美国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性,一旦美国经济出现危机,他们就根本无法幸免。

  这场经济大危机发生的原因

  (一)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普遍存在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它主要表现为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广大人民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还表现为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当这些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必然要爆发经济危机。比如钢产量,可能全国每年的需求量在当时只有2000万吨,而由于生产资料被资本家私人占有,私人资本家只顾自己的利益,盲目加大生产,最后可能导致总的钢产量远超实际需求量,这样,经济危机的发生就不可避免。而社会主义国家,由于是公有制,它容易通过国家调控来加以避免。

  (二)有效需求不足导致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坚持这种观点。他认为当时社会总需求往往低于社会总供给,即有效需求不足,从而导致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一方面当时资本家攫取了高额利润,广大劳动人民生活相对日益贫困,出现了过度的贫富悬殊,限制了实际购买力的增长;另一方面,毫无顾忌的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资本家为了眼前的利润,盲目扩大生产,供需矛盾尖锐。

  (三)货币政策失误

  第一,实行高利率,抑制了投资。1928—1933年,美联储一直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这种紧缩银根的政策对抑制股票的过分投机并没有产生什么直接效果,却使私人投资大幅度减少。第二,美联储没有采取措施制止银行破产,使货币供应量减少。从1929年到1933年,由于相当多的银行倒闭或停业,美国货币供应量减少了1/3。货币供应量的减少以及随之而来的金融体系的瓦解,是30年代大萧条深层原因之所在。第三,美联储在美国1931年9月宣布放弃金本位制后,把贴现率

  请收藏:https://m.bqg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