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十六章 霸陵遇才_大汉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见面前这一县尉不问青红皂白,便要缉拿治罪,心中一阵恼火,此地离霸陵仅半日路程,且距长安不过百里,尚属京畿之地,便有此等事……

  震怒之下,下令道:“王申,将这一县尉拿下”。

  王申闻殿下所言,立即冲上前去,将手中长剑架在这一县尉肩上,这县尉本要耍一耍官威,不想竟被人以剑擒拿,立即道:“我乃大汉官吏,难道你等要造反不成”。

  刘荣道:“大汉官吏便是此等样子?为官一方却与奸商勾结,依汉律当斩首!”。

  这县尉有些怯懦道:“你是何人,竟如此说话”。

  刘荣不愿与其多言,对王申说道:“你告诉他,我为何人”。

  “此乃,当今天子之皇长子刘荣殿下!”。

  县尉之职,俸禄不过数百石,哪里见过什么皇子,当即便吓得腿软发抖,跪地叩头道“殿下恕罪,小臣不知是殿下行至,还请殿下恕罪”。

  掌柜一听此言,吓的差点没背过气去,瘫倒在地,其一众手下也尽皆跪地不敢多言。

  王申道:“殿下,现今如何处置”。

  刘荣从怀中拿出一符节剑于王申,道:“此乃京畿,当为内史管辖,你持我之节至长安内史府中,将此事报知内史晁错,他定会处置”。

  …………………………………………………………………

  王申刚刚离去,只见酒舍之中有一人探头探脑观之,便命侍卫将其唤来。

  此人并未听得刚才之事,听酒舍堂中有所动静,才来查看,只见一少年跪坐于地,而酒舍掌柜不停跪拜叩头,便壮者胆子对刘荣说道:“在下谢贵人相助,日后定有所报”。

  刘荣奇道:“为何谢我”。

  “在下前些时日路过此地,在此投宿,隔日竟要我两金之资,在下拿不出来,便被这一众人等强迫在此劳逸,固来此谢贵人救命之恩”。

  刘荣见也无事,便与此人攀谈起来,道:“我闻先生口音绝不是关中之人,为何到此地来”。

  此人感慨道:“我乃是齐地之人,却因在齐地得罪了人,便想到长安碰碰运气,希望能得哪位公卿列候之赏识,做个宾客也好啊”。

  “那又为何沦落至此”,刘荣又问,“哎,我前些时日才到此地,感觉腹中饥饿难耐,便来此用饭,夜晚更是住在此地,不想钱财之物竟被盗,且店家竟要两金之资,我怎拿的出……”此人面色羞愧道。

  “敢问先生如何称呼”。

  此人答道:“在下名唤主父偃”。

  “什么主父偃,那个提出推恩令的主父偃”,刘荣心想。

  主父偃此人刘荣当然是知道的,此人才华还有的,但为人心胸狭窄,且呲牙必报。

  当年,刘彘重用于他,命他到齐过为相,因齐王不愿娶其女儿,他便携私怨报复齐王,不到一年便搞得齐王服毒自尽……

  随后更是在告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见一个告一个,最终被刘彘灭族……

  刘荣便觉得此人虽有些缺点,但对重用他的刘彘忠心耿耿,若自己重用于他,他定也会知恩图报……

  想到此处,刘荣便想试探一下此人是否有真才实学,便问“先生既然想到长安谋职,应该是有大才之人,先生以为当今汉室的弊病是什么”。

  主父偃未想到,面前之人竟问如此犀利之言,但想到面前之少年绝非一般人等,可能这便是他的一次机遇也说不定。

  便答:“在下早年曾学纵横家,以我之愚见,汉室如今最大的弊病在于诸侯王身上,高皇帝时认为秦亡的原因是因为秦建国后,只设立郡县,没有分封宗亲为王,导致秦国危机之时无人救援。

  所以在大汉建国之后便分封诸王,随后还白马盟誓,非刘不王,而如今诸侯王的势力越来越大,朝廷法令不能在诸诸侯国中实施,如果诸侯王的势力在膨胀下去的话,汉室危矣”。

  请收藏:https://m.bqg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