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四十九章:道德和情感_养成一个大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说前两次来中原的时候天下还是隋炀帝管辖的。一朝天子一朝臣,从前隋的从属国转变为大唐的从属国这一点药师惠日并不觉得尴尬,但是他害怕大唐的官员甚至皇帝觉得他们是个风吹两头倒的墙头草,但是现在看来事情好像没有那么糟。

  大唐的开国县公,太子老师还是当今皇帝的驸马,有着如此多身份和头衔的姜云明态度都这么好,看来大唐对待他们还是保持着善意的。

  思及至此,药师惠日的高兴都忍不住写在脸上了。

  然而,李承乾和李泰等人的看法却不这么乐观。认识姜云明不是一年两年了,他身上那些反面性质的突出点不多但是也不少,在对待倭国使臣这一点上尤为突出。

  当日在翠云楼那个前隋遗留的倭国使臣是怎么死的李承乾是听说的,但是此后他不止一次地从姜云明身上感受到了他对倭国的那种恨意,而李泰就更不用说了,翠云楼的使臣事件他可是见证者之一。

  真正见证过那件事的人并不少,李泰和长孙冲就是其中的两个,而且是距离最近的两个。

  在李泰他们看来那个倭国使臣的确有些倨傲了,但是最开始听到姜云明身份的时候那人还是很有礼仪的,虽然对大唐的百姓很是傲慢,但是那人对当时还是侯爷的姜云明很是恭敬,作为从属国的使臣没有任何失礼的地方,反而是姜云明的态度在李泰看来有些过于咄咄逼人了。

  谁对谁错暂且不论,李泰是亲眼看着那个倭国使臣的头颅被罗三林一刀砍掉的,而且是在丝毫没有冒犯姜云明的前提下。

  “学习嘛,当然是可以的,毕竟我们大唐作为天朝上国自当是以仁为本、教化万民,但是不管怎么说礼不可废,要学习自然是要拜师的。”

  果然,一如李泰所想,姜云明的好声好气背后没有那么简单。

  “这是自然,这是自然。”虽然有些诧异和不情愿,但是药师惠日还是一脸陪笑地迎合着姜云明。

  药师惠日的心里也有些犯嘀咕:前两次来的时候那些中原人不是很高兴的就把各种知识交给他们了吗?怎么这次有点儿难缠的感觉?

  “那既然要拜师,束脩准备了吗?”

  李承乾等人面面相觑,眼神中都透露着一个意思:果然,刁难来了。

  “啊?这......”药师惠日愣住了,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算上这次是第三次来中原了,对中原的文化和礼仪颇为了解的他怎么会不知道束脩是什么?但是这些自傲的中原人以前不是这样的啊,在自己表露出臣国的姿态之后他们不应该笑呵呵的把知识教给他们吗?而且按照以往的经验还会给他们优待和赏赐,在他们回国的时候还会赐给他们很多东西以显示他们所谓天朝上国的仁慈吗?

  怎么一向无往不利的手段今日却在这个开国县公的面前失效了呢?

  “你们没准备束脩?”姜云明一脸的惊讶,随后就转变成了遗憾。“那就可惜了。你来过我们中原两次,应该知道不管是知识还是技艺都不是随便能传授给人的吧?,不是父子亲人的话都是要行拜师礼的,但是你这连束脩都没有,啧啧......”

  姜云明摇头晃脑表示可惜的样子差点儿没把药师惠日气死,但是他又能怎么办呢?人在屋檐下,形势比人强。

  他也只能受着了。

  请收藏:https://m.bqg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