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153章 野蛮的正义(四)_哈利波特之晨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助的孩子匹配,你会为了救这五个小孩,杀死绝对健康的女儿么?五个家庭会因此变得幸福美满。

  一般人不会认为这是正确的,换而言之失去一个人的福祉不能因为另五个人得到,而被认为是增加了福祉的总量。

  女王诉杜德利与斯蒂芬案将这种“转移”定义为罪恶而遭到了禁止,吸血其实和食人一样,是通过某种手段转移他人的生命力。

  血、肉、器官等等,都属于他人身体健康权,擅自“转移”都属于侵权行为。

  另外就是发行“赎罪券”的“功德库”,里面存储着圣徒们的“多余善功”,它本来是不可转移的,但通过购买赎罪券,这些功德也转移了,该下地狱的灵魂一下子升到天堂。

  人除了身体健康,还有心理健康,反正“杰克”这样的连环杀手不应该被认为是心理健康的。

  可是人们为他着迷,至少这些游客是这样的,当导游出示那些案发现场的“图片”时,他们大多数人脸上都是“不虚此行”的笑容。

  这里没有未成年人,也有少数游客露出难过、不忍直视等表情,波莫纳不会对此作出任何评价,因为她没有任何权力去做评价。

  她只是按照她个人的理解,就像奥利佛工作的棺材铺老板,从他的角度看瘟疫蔓延是一件美妙的事,也不是所有人失去了亲人、伴侣都哀伤。

  同情本身其实也是一种傲慢,因为同情他人的人觉得自己足够幸运,没有置身他人的不幸之中。

  坟墓里的人死了,参加葬礼的人都还活着,基于活着=福祉这个等式,失去生命的人是不幸的,即便大人会告诉参加葬礼的小孩,死者去了“更好的地方”。

  倘若一个人身患绝症,遭到了无尽的痛苦,那么死亡对他是一种解脱。

  又或者如莉莉和詹姆那样,活着的时候没有见过肮脏和丑恶,保持着纯洁的灵魂,死后被人怀念。

  不过肯定有人不会同意她的意见,他们其实可以更幸福地活着。

  有没有这种可能呢?我们无法得到最好的后果,“适度的道德”更适合善举普及推广,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和子贡一样位居丞相、善于经商,还是孔子弟子中的首富。

  不过这是个东方故事,西方更容易接收到的故事,是某位圣徒捐赠了自己所有的财产,过“守贫”的虔诚生活。

  也有人认为,要优先关注处于低水平的弱势群体,把高福祉的人的收入转移到绝对低水平的人那里,从而使得福祉的总量提升。

  可是即便是富人也会因此返贫的,或者如皮博迪那样,一个子儿都不留给自己的儿子,又或者如保罗·德·拉梅里那样,没给他父亲举行体面的葬礼,可是因为他对社区的捐赠,被认为是公认的好人。

  即便不是体面的葬礼也是葬礼,老拉梅里至少能遗容完整,不

  请收藏:https://m.bqg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