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十一章 千里传声筒(求下推荐票,谢谢各位!)_大明合伙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务,构建一个覆盖一定区域的无线网络,组成一张通讯网。

  让自己可以第一时间知晓各方动静,在信息上占据主动。

  作为一个现代人,沈浪深知情报的重要性,而情报的价值和及时性息息相关。

  在这一点上,建虏比大明做得强多了。

  现在大明的内部几乎被建虏的探子渗透得千疮百孔,内部一些有影响力的权贵、大家族甚至甘于充当建虏的情报商,让大明极其被动。

  曾经有几次大明差点灭了李自成和张献忠,但就因为建虏及时入寇让大明的行动功亏一篑。

  建虏入寇劫掠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让大明无法消灭流冠,从而让大明进一步陷入内耗中无法自拔。

  而这个时候的通讯传输这般原始,建虏却能够做到这般,在情报这点上是不得不佩服的。

  可这原本应该是大明的强项,大明在万历三大征时,锦衣卫的情报发挥了不少的作用。

  可仅仅经过几十年,就衰败成现在这个样子了。

  现在大明对辽东那块区域的了解是越来越少了,大明的情报力量已经很难将触手伸向那里了。

  沈浪知道依靠大明现在的体系是没办法在短时间内重整情报系统的,所以只有通过自己来开挂了,现代装备搞起来。

  大功率无线电台,对讲机,带太阳能电池板的户外电源,甚至连天线,沈浪都请专业人士制作了不少出来。

  因他偶然得知无线电圈里流行的一句话:

  “要想通联信号好,首先要有一个好台子,但一个好台子,不如有一个好天线,有一个好天线,不如有个好位置。”

  电台,沈浪买的顶尖货,说是在通讯条件好的位置能够传送达二十到五十公里。

  即使有些缩水,几十里的距离放在这个时候也非常可观了。

  如果再将一台台无线电每隔几十里串联起来,就可以形成一张大网,千里传讯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

  天线,沈浪请的专业人士做的,他自己试验过,也请教过别的人,基本可以放心。

  至于位置,没什么可挑剔的吧。

  现在的大明没有任何的电磁干扰,也没有太高大的建筑,大多建筑也是木制结构,这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无线电的通讯能力。

  万事具备,接着就是发挥这些设备能力的时候了。

  当然,这前期还需要沈浪亲自教会他们怎么使用这现代化的装备。

  而这被沈浪命名为千里传声筒的玩意儿,也迅速的吸引了很多人的兴趣,特别是那些搞侦查的夜不收、尖哨等。

  自己要是有了这玩意儿,执行任务就方便高效多了,而且也更加的安全,神不知鬼不觉的就完成了传讯。

  这么神奇的玩意儿现在只有锦衣卫有,这下他们相信了沈浪的话,确实是一种提拔,是对他们能力的一种肯定。

  当然,无线电台不可能每个人都分一个,而是每一队一部电台。

  只有能够熟练掌握无线电台使用的人,才会掌握无线电台的使用,而且要善于隐藏,这些人会被编入通讯组。

  毕竟这种秘密通讯,只有够隐蔽,才能够安全,否则被敌所获,反而有可能成为敌人手中的利器。

  而不能熟练掌握无线电台的人员,则会被编入行动组。

  他们主要负责对外情报侦查,对重要目标刺杀等等,会配备对讲机,以方便队员之间的联络以及将获取的情报及时向通讯组汇报。

  为了通讯组的安全,通讯组的位置还需要对行动组进行保密,以防行动组成员被敌俘虏后供出通讯组的位置。

  接下来一阵子,全军上下就看到锦衣卫一干人等神出鬼没的,有时候好几天都看不到锦衣卫的鬼影子,还以为他们又被调回京师了呢。

  其实不然,沈浪在将通讯组和行动组分配好了之后,就将他们分派出去进行实践了,在周围方圆百里,甚至更远的地方出没。

  李若琏则坐镇军中,负责接收、汇总各方传回的消息,并第一时间向沈浪呈报。

  请收藏:https://m.bqg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