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九章 金榜题名少年得志_双玉重生在红楼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亲自出了题,考察的便是仕子们治国理政之能。

  对于皇帝心中的想法,作为近臣的林如海自是揣摩得甚为透彻。因此在教宝玉作策论文章时,林如海便将当今圣上推行的新政以及其中所包含的治国理政的新理念灌输其中。

  宝玉本就生得俊美不凡,如今再穿上这一身朝服,更显儒雅清俊,英武不凡,看得一众女眷眼里直冒星星,心里不由自主的冒出一个念头来:“世间好女子,但嫁此好儿郎,此生余愿足矣!”。试想当日宝玉打马游街之时,也不知迷倒了多少红粉佳人,一时间竟成为京中闺阁女子的梦中情郎,自是被传为当下一段佳话。

  宝玉此次高中,得圣上眷顾,名利双收的同时,也被传出了不少“绯闻”,一时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对于这些街坊传闻,要说最感兴趣的便数那些平日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府中女眷们了。

  似水流年,一晃便到了四月底,宝玉毫无意外的在殿试中继续勇猛精进夺得了魁首。这连中三元的夺目战绩,即便是自汉唐首开科举取仕以来亦是屈指可数,一时轰动朝野。金榜题名,皇帝召见,打马游街,封官入仕,真可谓光宗耀祖,好不风光,正是少年得意时。

  而宝玉又结合前世对民生疾苦的切身感受,领悟出一些新的见解来,并将此写入了殿试的策论文章中。故当皇帝读了宝玉的文章后自是极为赞赏,不由感叹道:“有志不在年高,英雄出少年啊!”,便毫不犹豫的将宝玉点为新科状元。

  可这样一来,便遭到了忠顺王一脉官员的反对,理由便是祖制不可破,更何况宝玉尚年幼,寸功未建,若是破格封赏,难免骄纵了些,亦恐难服众。

  忠顺王听后,自是气得个倒仰,这不反对还好,一番反对下来,宝玉的官职却是越封越高了。见永乐帝圣意已决,忠顺王自不敢再站出来反对,若是再反对,唯恐触怒皇帝,到时皇帝再给宝玉加封更高的官职,那可就更加得不偿失了。

  永乐帝自知忠顺王一脉向来与四王八公一脉不和,忠顺王那点小心思他何尝不知。然作为一代雄才大略之主,其意志怎会被一个小小的忠顺王所左右。既如此,文官职位不好破格封赏,那便另行封赏武官职位。

  于是皇帝金口一开,便又给宝玉封了个五城兵马司总指挥使(从五品官职),另加封锦衣卫千户(正五品官职),赐飞鱼服。

  宝玉见今日众人兴致极高,便笑道:“我知大伙儿定对近日一些传闻很有兴致,今儿我便将所知道的说来,权当趣闻来听便是。接下来便由姐妹们来问我作答,可好?”

  听宝玉如此说,自是勾起了众姐妹的八卦之心,皆跃跃欲试,心里默默的想想自己该问些什么。最后大家都很有默契的按照平日

  请收藏:https://m.bqg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