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63 外交大臣李鸿章】_甲午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章是官迷,他最清楚的,“得到了原先的清廷大员在华国唯一的一个实缺,怎么能不开心?”

  李鸿章老脸一红,没有想到萌总裁说的这么直接,只是笑了笑。

  “不过,我现在就有一件棘手的事情交给老师。”萌总裁说着,拿过统计局在美洲办事机构发来的电文。

  李鸿章看过电文,眉头紧锁,“总裁,南美购买华工,已经是老问题了,搞外交,我想保举一个人,不知道可以吗?”

  萌总裁点头道:“可以。恩师说吧。”

  “容闳,容闳是原先清廷官员中少有的洋务干才。”李鸿章向萌总裁提议道。

  萌总裁点点头,容闳这个人,萌总裁知道。

  容闳原名光照,族名达萌,号纯甫,广东香山县南屏村(今珠海市南屏镇)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外交家和社会活动家。

  容闳是第一个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是中国留学生事业的先驱,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

  在清末洋务运动中,他因促成并且经理了两件大事而彪炳史册:建成了中国近代第一座完整的机器厂――上海江南机器制造局;组织了第一批官费赴美留学幼童。

  在原本的历史中,在中国近代西学东渐、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中,容闳都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同治四年(1865年)9月20日,李鸿章在上海设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又称江南制造总局、江南制造局、上海机器局、上海制造局)。这是清政府洋务派开设的规模最大的近代军事企业。李鸿章以4万两白银在虹口买下美商的旗记铁厂,并将苏州洋炮局的部分机器和曾国藩派容闳从美国买回的机器,以上海洋炮局并入铁厂,成立江南制造总局。上海江南机器制造局是中国近代第一座完整的机器厂。

  同治七年(1868年),向清政府提出以选派幼童出洋留学为重点的四项条陈。

  同治九年(1870年),在容闳的反复劝说下,曾国藩终于表示愿意向朝廷奏请派留学生。

  获得朝廷的批准,同治十年(1871年8月)成立“幼童出洋肄业局”,由陈兰彬任出洋局委员、容闳为副委员。陈兰彬负责留学学生在美期间的中文学习,容闳则负责孩子们在美国的教育,直至同治二十年(1881年)清政府撤回留学生为止。

  这批留美生中从事工矿、铁路、电报者30人,其中工矿负责人9人,工程师6人,铁路局长3人;从事教育事业者5人,其中清华大学校长1人、北洋大学校长1人;从事外交行政者24人,其中领事、代办以上者12人,外交部部长1人、副部长1人,驻外大使1人,国务院总理1人;从事商业者7人;进入海军者20人,其中14人为海军将领。

  总之,除早亡、留美不

  请收藏:https://m.bqg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