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58 阿富汗的两个汗】_甲午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王大山看见叶卡婕琳娜克里莫娃在打瞌睡,很抱歉的道:“主任,不是没有办法,我不会这个时候过来的,中亚省的五个师,还有警察部队,加起来15万人了!还有300多万从华国迁移过来的青年劳动力,这么多的人的吃饭问题,现在怎么办?粮食供应不上了,而我们得到的情报,阿布杜尔拉赫曼汗的军队和英军,正抓紧准备进攻哈布尔和坎大哈。我们自顾不暇的话,怎么完成陛下交代的帮助阿富汗人防守的任务?”

  阿富汗位于西亚、南亚和中亚交汇处,扼南北交通要冲,地理位置重要,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从新疆经阿富汗到达波斯和欧洲的。

  华夏的晋代的高僧法显和唐代的玄奘法师,去印度取经也都取道阿富汗。

  15世纪以前,阿富汗的所在地是欧洲、中东对印度和远东贸易、文化交流的中心。南来北往的客商在喀布尔繁华的大街上热闹地交易,学贯东西的智者在这里意气风发地畅谈。由于欧洲航海家们发现了从欧洲到印度的海上航线,经由陆路前往印度的客商大大减少,阿富汗的光彩也渐渐暗淡下来,变得越来越闭塞。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阿富汗也成了历代征服者的必经之路,因而有“亚洲命运的十字转门”之称。公元前马其顿帝王亚历山大大帝、中世纪时的征服者成吉思汗和帖木儿都曾经在阿富汗留下足迹。

  自公元7世纪伊斯兰拓疆时起,阿富汗进入了一个迅速变化的时期。阿拉伯人先是占领了北部地区,后又向东部挺进;公元9世纪,信奉伊斯兰教的波斯人渐渐控制了这些地区;公元10世纪,突厥人控制了整个阿富汗地区,后来又被赶出了阿富汗。

  1221年,成吉思汗率领大军入侵阿富汗。1380年,帖木儿统治了阿富汗。16世纪初,阿富汗又沦为萨非人统治下的波斯帝国的一部分。

  17—18世纪中叶的阿富汗大体还处于从氏族公社向封建社会过渡的阶段。1747年,普什图族杜兰尼部落首领艾哈迈德率领部落武装开进坎大哈,在杜兰尼部落和吉尔查依部落各酋长的拥护下登上王位,建立了阿富汗王国,定都坎大哈,自称“艾哈迈德·沙·杜兰尼”,并由此在阿富汗确立了封建制度。

  在历史上,一度强盛的阿富汗王国,是仅次于奥斯曼帝国的穆斯林国家。

  艾哈迈德·沙·杜兰尼前后共在位26年。在这26年中,杜兰尼先后将喀布尔、加兹尼和赫拉特等地区收并为阿富汗领土,并于1773年迁都喀布尔。同年,艾哈迈德·沙·杜兰尼逝世,其子帖木儿·汗继位。

  1800年,杜兰尼王朝的反对者们推翻了帖木儿·汗之子泽曼·汗的统治,立其弟舒加·汗为王。1809年

  请收藏:https://m.bqg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