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70 板垣孤注一掷_残阳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野在研究419丢失在春日丸的那枚潜水侦察器的时候,发现了一些有趣的部分,给了他不小启发。

  这个小东西的导航,分为三部分,当然首先是光纤指令导航,建立在潜艇对侦察器的位置跟踪上,其次是惯性导航,这两部分太过艰深,对现阶段日本,还有数字化、材料、信号调制、自动驾驶等很多坎要过,并不实用。但是该系统还有另一部分的声学导航,这是牧野第一次知道这部分的存在。

  他本人研究*导航,所以突然就有了灵光一现的启示。显然潜艇在水下要很小心地使用声音,因为容易暴露自己,所以深潜器与潜艇之间。只能使用指向性很强的,很窄的波束。

  这种思路本时代也已经有了,但是一直不太实用,日本也从德国得到了所谓“knickersbein”的夜间轰炸系统,可以达到不错的理论导航精度,甚至指示目标。但是因为修正波束太窄,飞机往往因为微小偏航而接收不到窄波束修正信号。反而没有实际作用。、

  目前日军在越南的轰炸,只能偷偷测量盟军导航台信号,但是因为没有距离数据,误差很大,盟军飞机则可以利用与导航台之间的无线电问答,获知精确位置以及与目标的距离关系(得益于褚亭长的组网计划,使得信息共享)。

  深潜器的导航,实际上是一种脉冲修正系统,它并不一直发送信号,只是在固定时间,对固定方向,发送短暂信号,对目标进行修正。一旦深潜器在约定时间未接受到信号,意味着偏航。当然只是备用系统,通常潜艇未必敢使用。

  根据这种思路,他提出了用日本最新的电子器件,进行窄波束信号,精确导航的建议。他建议飞机以严格的笔直航线飞机,使用建立在越南北方的一系列临时导航装置,不断地发射修正信号。这些信号通过圆形侧向天线,进行行波束偏正测量法测量,不再通过或急或缓的音频粗糙表达,而是直接在仪表上显示,提供修正量。

  当然从战术上看,这样利用窄波束导航的问题在于,飞行员几乎没有改变航向的灵活性,一旦改变航向,再修正回来,可能就错过了修正点。而利用缴获的B17修改的核弹平台,是否具有带弹返航能力,目前是未知数。陆军技术部门评估为:有很大概率可行,也就是说,有一定概率不可行。至于强行带弹降落,会不会在机场爆炸?陆军的评估是:机会不大,但是不能说可能性完全没有。

  褚亭长的指挥部几乎无迹可寻。他的指挥部的无线电通讯量只有一般师部水平,这一点上,他和周有福的算计都很精。整个中南半岛有十几个师(旅)部在运转,显然够日本情报机关迷糊一阵子的。但是他的指挥部太过依赖电话线,有时

  请收藏:https://m.bqg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