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0虚虚实实环环相扣,曲曲直直计计诛心_将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三:其一是确有惜才之心,不忍重罚;其二是希望由皇帝出面调停,以安抚武将,获取军心;其三恐怕是不愿得罪文官集团,终是陷入了党派之争。

  皇帝假意斥责了邵安办案不公,实则对他的审判十分满意。既然邵安留有余地,皇帝便顺水推舟道:“免去冯彻大理寺卿一职,贬为京兆少尹。另补偿刘咏舟之子刘汝卿,赐同进士出身。”

  高巍一听冯彻从堂堂正三品,变成了从四品下的京兆府少尹,委实开心。况且冯彻上头还有个京兆府尹压着,再也不能如一府长官那样,乾坤独断。

  可惜高巍没往深处想想,为何皇帝不将冯彻贬谪蛮荒边地,反而留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其中深意,不得不令人细细揣摩。

  冯彻养了大半个月的伤,勉强能下床走路了,便由小厮搀扶着去大理寺交接工作。

  那日大理寺衙门如往常般忙碌着,忽然见前任上司蹒跚而来,在坐的所有人都停下手中的活,默默起身行注目礼。

  冯彻虽然断案铁面无私,但素日里待下宽和,大理寺上下对冯彻皆十分敬重。如今长官骤然犯案被贬,继任大理寺卿的人选暂未定下。此刻大理寺群龙无首,正是人心惶惶之际。

  而冯彻这时候回来,众人瞬间找到了主心骨,都凝视着冯彻郑重的封卷交印,聆听着他对诸人细细的交代叮嘱。

  诸事移交完毕,冯彻缓缓步出正堂,在大门口驻足。他最后一次转头,回望身后雄伟的建筑——大理寺。而这座威严肃穆的最高审判衙门,在煌煌朝阳的映照下,也静谧地回应着它前任主人的凝望。

  前来送行的队伍黑压压的一片,却是悲壮且安静的。他们沉默的看着冯彻的黯然离去,目光中有些不舍,有些忧伤,更多的是茫然且不知所措。

  邵安没有同那些送行的人那样站在大理寺门口,而是在人群之外远望。目睹冯彻这样一个忠臣干吏被贬,不禁自心底传来一阵萧索的寒意,徒生悲凉。他抖擞肩膀,转身打算离去,却发现一位决不可能在这里的人,却出现在此处。

  其实高巍早就看到了邵安,默默盯着他的背影许久,目光中透露出几分森冷的寒意。因为他不由想起前几日有人飞箭密告,上书仅十二字:冯彻冤枉,邵安主谋,徐磊知情。

  高巍翻来覆去查看此匿名信,除十二字外再无半点蛛丝马迹。他毫无头绪,只得去问徐磊。经徐磊证实,事实果然如信中所言,徐磊去大理寺告状,是邵安指使的。

  高巍的怒气可想而知,此刻再见邵安假惺惺的来给冯彻送行,心中大呼无耻,恨不能在他身上盯出几个洞来。

  “高将军。”出于礼节,邵安不得不走上前,生硬的打了声招呼。

  高巍皮笑肉不笑的说道:“邵相也来送冯大人?”

  “这话应该由本官问高将军才是。”

  “世人都道本将恨毒了他,其实不然。冯彻是个好官,本将也极为欣赏,怪只怪他触犯了枢密院的底线。”高巍倏然笑了,“然本将现在才知道,其实罪魁祸首是你——邵安!无论是本将还是冯彻,甚至是你哥哥李洪义,你都在利用。”

  邵安板着脸,不反驳,亦不辩解。

  高巍最恨他不愠不火的样子,怒道:“现下科举事平,利用完我了就翻脸?”

  “本官不想让忠良之臣寒心。”

  “那你置我枢密院于何地?邵安,你这是要和枢密院宣战吗?”

  “正、有、此、意。”邵安一字一顿道。既然二府相争无法避免,不如趁早开始!

  ————————————————————

  ①出自:《明律·刑律·断狱》其中,“平人”,指没有犯罪的普通老百姓。

  ②出自:《唐律疏议·断狱》其中,“禁”,囚禁。“鏁”就是“锁”字。“杻”(chǒu)木制刑具,手铐。

  第二卷完,撒花!!!终于写到将相互掐了,好嗨森!表问我告密者是谁,那是个伏笔。你们可以猜猜李洪辉的身份,那不算伏笔。姑娘自认为文中暗示挺明显的,大家试试推理一下?

  请收藏:https://m.bqg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