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品味《庄子》笔下的惠子,解读另类的知己之情_一颗浅浅星(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子说:“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鹐,你知道吗?这个鹓鹐从南海飞往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竹实不食,非甘泉不饮。可是猫头鹰得了腐鼠,看到鹓鹐从头上飞过,抬起头怒视着它说:‘去!今天你也是怕我夺了你的魏国的相位吗?”庄子借寓言表明了自己的清高,无意功名利禄,指责惠子为保住官位而偏狭猜忌的心态。读者读到这里,不免产生疑虑,既然庄子和惠子是知己,惠子怎会因为一个宰相的位置就要搜捕杀害庄子?况且惠子以为庄子来夺他的相位只是猜疑。惠子为什么要杀庄子?很简单——因为利益。庄子视名利为粪土,而惠子却将名利看的很重,庄子的才学和智慧使惠子有了危机意识,为了维护利益,惠子便向老友下手。而庄子一针见血的对惠子挖苦讽刺了一番,可见在这则故事里,庄子知惠子,惠子却猜忌庄子。庄子知他内心的追求及唯恐利益受损的心理,而惠子若知庄子不慕名利,不会与友相争,又怎会做出这种违背朋友信义的事情呢?这种的信任危机不免让人心寒,惠子相梁,从另一个角度也昭示着,利益面前,友情也是很难经得起考验的。

  3论辩的对手?

  庄子和惠施,一个是道家集大成者,一个是名家是创始人,若辩上一辩,想必应该是双方面红耳赤,难争高下的。著名的“子非鱼”论辩就展现了这一点。庄子和惠子这两位辩论高手,同游于濠水的一座桥梁之上,俯看儵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因而引起联想,展开了一场人能否知鱼之乐的辩论。庄周肯定自己能知道鱼之乐,惠施则否定了庄周的说法。且不说这场辩论谁是谁非,光是两人在辩论中反映出来的敏捷思路和睿智的交谈,就令人拍案叫绝,给人一种怡情益智的享受。说来也奇怪,惠子若不懂庄子之乐,反而找准切口,与他诡辩一番,那他们友谊的基础是什么呢?其实,就是辩论。他们之间的友谊,或许不是来源于价值观的共鸣、人格的砥砺,而是恰恰是一种棋逢对手的快慰。天下第一是孤独的,棋逢对手可以脱离这份孤独,而且可以激发生命的潜能。对于庄子而言,惠子就是他遇到的为数不多且不容小觑的论辩对手!

  在战国那样动荡的年代里,有志之士为了一展抱负而积极投身于政治的洪流中去,而庄子却遗世独立,如参悟人生的得道高人。他的思想境界及“无用之用”的人生追求使得他注定要一个人去“逍遥”。在人的一生,精神思想完完全全契合的知音可遇不可求,而即便是作为一个能时常和自己聊天论辩的伙伴,惠施也是不可多得的朋友。他的离世可能不会对庄子的精神世界有所动摇,但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了惠子的陪伴,庄子只会比他在时更孤独。

  参考文献:

  [1]石心桥.庄子与惠子[J].华夏文化,2014,(01):

  [2]包翠萍.《惠子相梁》思想意义的现实性分析[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4,(08):

  [3]孙丽华.论《庄子》的士人形象及其成因[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4,(04):

  [4]王磊,张淳注释.庄子(下)[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

  请收藏:https://m.bqg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