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黑暗同人系列之二极品家丁_问茶大西北系列之二_一颗浅浅星(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月山一带转移到丹噶尔古城,成为彼时西北最大的贸易集散地。于是我脑海中涌现出这样一幅画面――全国各地的工匠纷纷会集到这里建立商号;世界各国的商人纷纷到此开庄设行;茶马贸易、金融业、国际商贸在此繁极一时……

  如今的古城静谧安宁,往日的繁华一去不返。作为一个游客,我们只能看见古城今天的面孔,却无法获知它的前世。只有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不断见证着古城不同时期的面貌,不论它的升起和陨落,都以一个个独立的画面,存留在世居者们的心中。

  第三天:作客乡间

  这天,唐教授带我们到湟源县日月山脚下哈拉库图城(如今是个乡村)的老乡家里去看茶喝茶。随意走进老乡家,只见厨房的柜子上无一例外地码放着高高的伏砖茶。唐教授说,他曾给研究生们上课,一个学生很高傲地说:“我家堆着伏砖茶我才不喝呢,我喜欢好的绿茶,我真搞不懂我父母为什么要把伏砖茶这么粗老的茶放在桌子上。”唐教授听了很生气。随即义正言辞地告诉这个学生:“你知道你的父母亲为什么要把伏砖茶放在家里显眼的地方么?因为伏砖茶代表着你们家的面子!”这个故事为当地人为什么热爱伏砖茶做了最好的注解。

  青海人走访亲友,一定要以伏砖茶做访礼,过年过节也要互赠伏砖茶以示亲善。因此,在民间,青海人喜欢把伏砖茶码放在显眼的位置,作为身份的象征。码放得越多,则说明这家人越有威望和地位,也说明朋友多、人气旺。除此之外,我们还听说,在青海的少数民族中,有一种独特的结婚送礼风俗,就是婚礼中除了送礼金外,还有两样必不可少的礼品,就是羊腿加伏砖茶。

  唐教授带我们来到一位姓胡的木匠家,见我们到来,主人热情地把我们迎进屋。闲聊的工夫,胡师傅的妻子,一位朴实的农村妇女,已经把滚烫的茶和煜锅(馍馍)端上了桌。唐教授说,当地人待人淳朴热情,不论到了哪一家,只要客人落座,主人就会热情地端出茶和馍馍来招待客人,这是礼数。就算在最穷的人家,拿不出什么好菜,也会奉上茶水、馍馍和咸菜,供客人享用。

  在乡间,喝茶都是用大碗,一碗滚烫的熬制黑茶喝下肚,成了这个寒冷季节里最舒坦的暖身方式。虽然茶汤很滑,但茶的味道和颜色都有些怪,颜色呈中药色,味道却千变万化。刚喝进口时夹杂着苦味和药味,不多时,苦尽甘来,喉咙顿觉清凉回味。带着对这种茶的浓烈好奇心,我来到胡师傅家的厨房,揭开了煮茶锅的锅盖。只见其中正熬着一锅颜色类似中药般的茶,其中的基茶正是伏砖茶,此外还有一些其它配料。我向胡师傅的妻子打听,她告诉我茶里加了荆芥、薄荷、橘皮、桑叶和粗盐。后来听唐教授说,青海冬天天寒地冻,难免着凉感冒。而黑茶里加入这些配料,就有了发汗解表祛风的功效。可以治疗轻微的感冒、风寒、发热、头痛等,而且这种茶微温不烈,药性缓和,虽然有中药的药性,但药性也最为平和,是百姓生活的必需品。

  在西宁的日子,充实有趣,却也过得特别快。这一站收获颇丰,对当地老百姓的茶俗考量也最为丰富。毫无疑问。茶叶渗透在百姓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茶叶是礼节、茶叶是友谊、茶叶是生活、茶叶是生命。在大西宁荒凉的冬天中,因为一碗茶,让我们感知相识的美好,感知生命的意义。

  请收藏:https://m.bqg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