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五十九章 文字的魔力_1980之他来自未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五十九章文字的魔力

  就在蝴蝶离开的这段日子里,他的欢乐书吧在政府的大力推广下,也瞬间火遍了全国。

  说起来,书吧的这个点子虽然是源于蝴蝶突发奇想的脑洞,但不得不说,放在这个时代的背景下,这还真是一个堪称天才的创意。

  为什么这么说?

  原因很简单:在这个时代生活过的人都知道,这个时代的中国社会,有两个很大的特点,一个是穷,二个是精神文化方面的娱乐极度的匮乏。

  穷还好说,毕竟国家刚刚结束了一场长达十年的**,举国上下都是百废待兴,日子虽然过得是紧巴巴的,但在改革的春风下,好歹有了点盼头,老百姓的生活也是一天比一天好,可越是如此,这娱乐方面的匮乏就越是让人难以忍受……或许这也正是为什么在这个时代,会有那么多年轻人甚至不惜顶着‘流氓’之类的恶名也要去那些不容于世俗的地下舞厅歌厅之类的场所消磨时间的原因,因为除了这些从外面传来的新鲜玩意儿,他们实在找不出一样能让自己感到刺激和开心的游戏了。

  不是开玩笑,光是想想就不难明白这个时代的中国人,生活是过得有多么的无聊:在这个时代里,别说网络和电脑,就连电视机都是一般的老百姓根本买不起的奢侈品,也就是一些单位里能用公家的名义买上一台,而像这样的电视机,一旦到了晚上,那都是要摆在操场上被至少上百人围观的——顺便说一下,这个时代的电视机,最大的好像也就是17寸,还是黑白的,你完全可以想像一下几十上百人围坐在一起看新闻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但就算是这样恶劣到极点的观看资格,那也不是谁都能享受得到的,至少你得有一个效益不错的单位,而且在单位上人缘混得还算不错,才有这资格挤到一个位置。

  除此之外呢,普通老百姓唯一能用来消遣一下的,也就只有相对还算廉价的广播了,所以在这个时代,听广播是一件很流行的事情,因为对于大多数一辈子都难得去几回外地的老百姓而言,广播和报纸几乎就是唯二能让他们了解和接触外界信息的渠道,而相比起呆板的报纸,拥有更多娱乐性质,比如每天都能听听戏曲,流行歌之类的广播,显然就更受大众的欢迎。

  但广播这东西也不是全天候的,而且当时人们所能收听到的频段也相当有限,不可能你想听什么节目就能听什么节目,那有限的几个频段不仅要满足全国几亿听众的口味,还得担负许多政治宣传之类的职责,所以这东西并不怎么符合年轻人的口味,更无法让他们发泄自己那过剩的精力。

  要说小说什么的,这年代也不是没有,但大多都是一些古典名著,又或者质量低劣的地摊小说之类的东西

  请收藏:https://m.bqg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