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百五十九章 文字的魔力_1980之他来自未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几块十几块的都有,这固然是加入了书店的利润的零售价,但其成本算下来,也绝不可能低廉到欢乐书吧的这种地步,而之所以能将成本压缩到这种水平,除了政府在政策方面的一路绿灯放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些小说完全有别于传统出版书籍的制作流程。

  传统的书籍,都是在一个出版社审批出版,然后统一排版印刷,对纸张,封面设计,印刷质量那都是有严格的标准要求的,而且这些书印刷出来,要将它销往各地的书店的话,还得再加上中途的运输成本,而且出版社本身还要靠这些利润来养活一大家子人,而书籍,特别是小说这类作品书籍,也不是印刷出来几天就能卖光的,这里面印多印少,会不会出现卖不掉而积压的问题,都是要算进成本里面的。

  可是蝴蝶的这个欢乐书吧,却完全不用考虑这些。因为不在乎质量,所以他们甚至连统一的印刷都懒得要求,为了省下大笔的运输费用,干脆就是带着排好的版去当地找厂子来印,印好的书就直接往附近的书吧送,说白了就是把正版的小说当盗版来做,反正租书店又不靠卖书赚钱,根本不存在什么资金回笼和积压的问题。

  每人每月三块钱的费用,看起来不多,但租书店的生意却火爆得让人难以置信,这加起来可就绝不是一笔小数字了:像北京上海几个大城市里的网点,一个月所收的会员费就没有低于五万的,其中位置好点的网点,甚至达到了十多万,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的上涨,以至于有些书店甚至出现了书架都被租空的现像,不得不临时再通知印刷厂加印书籍应急。

  几万,十几万的月收入,如果是放在二十一世纪的北上广,怕是连房租都不够交,但在这八十年代初,可就是相当骇人听闻的一个数字了:要知道,在这个时代里,很多拥有几十上百名工人的工厂,一个月的利润也未必有这么多,而这样一个书吧,最多也就只需要七八名员工就能打理,两三个书吧的收入就能支付当地所有书籍印刷的开销,剩下的就全都是利润了。

  书吧之所以如此火爆,除了社会娱乐匮乏和这先进的经营模式的原因,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因为书吧本身还承担着收集作品和鼓励创作的功能。在蝴蝶那只求数量不重质量的标准下,短短的数月间出版社就已经签下了数百本小说的合同,而这些信息在租书吧里又是在进行着同步宣传的——特别是对于那些本地区的签约作者,当地的书吧都会有一块专用的公告宣传栏进行宣传,这无形中就给社会公众形成了一种行行出状元,看小说写小说也能出人头地的感觉,一方面吸引了更多的有志者进行创作,另一方面,也降低了社会传统势力对这些小说的排斥。

  毕竟,在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心目中,所谓的小说,其形像可绝对称不上有多正面,往往都是跟‘玩物丧志’,‘浪费时间’,‘耽误学业’,‘不务正业’之类的词联系在一起的,但如果能把看小说也当成一种学习,甚至还有机会让自己也成为作家中的一员的话,那就另当别论了。

  ……

  书吧的生意如此火爆,但它的经营者和老板娘,却是一点都开心不起来。

  在蝴蝶离开后,方碧瑶就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书吧的经营和管理中,因为只有这样,她才能暂时忘掉心中的担忧,对于书吧赚了多少钱,她并不关心,但是每一本签约的小说,却都要亲自审阅过目……蝴蝶说过,这些小说对他很重要,他当时是那样的开心,即然他这么在乎这些书,那就多收集一些,相信他回来时,一定会更开心的。

  只是……

  都已经过去这么久了,为什么你还没有回来?

  莫名的,方碧瑶突然无比的痛恨当初为蝴蝶所起的这个代号:为什么要叫‘蝴蝶’呢?蝴蝶虽然美丽,却生命短暂,它们总是不经意的出现,然后又很快消逝,这会不会代表着某种喻意?

  不!不会的!他那么机灵,那么胆小,组织上也给他作好了充分的准备,各种应急的方案都有……他不会有事的,一定是自己多心了!(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bqg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