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百一十一章 步入正轨_1980之他来自未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一十一章步入正轨

  事实再一次证明,蝴蝶的想法虽多,但对于那些太过专业的问题,却是没什么办法的,不过这并没有什么关系,当领导的人本来就不需要什么都懂,只要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士去做就行了。

  共济会的成立,一开始在民间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不过在高层的社交圈中却是引发了不小的轰动:正如方碧瑶一开始所预料的那般,对于这样一个明显包含着太多令人想像的空间的组织名称,所有能够理解它含义的人,都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哪怕明知道这不可能是书上所描述的那个西方精英结社组织,可是,稍微了解一下它的发起人的背景,便不难得出结论——就算是仿制品,这也绝对是个质量过硬的高仿货!

  与传言中的共济会不同,中国的这个共济会组织从一开始就没打算搞成什么秘密结社,直接就在政府里进行了合法的登计注册,作为一个公益性的互助组织,它欢迎任何人的加入,对成员也没有作出什么特别的要求,组织内所有的公益行动和账目全都是公开的,这也就意味着哪怕是国家的在职公务人员,包括那些领导干部,理论上都可以光明正大的加入这个组织——当然,实际上这样做的人并不多,毕竟作为党员干部,对于这种事情多少还是有些敏感的,但他们的家人亲属就没有那么多顾忌了,谁也不会拒绝这样一个能让自己极大的扩展人脉的平台,尤其是这个平台还是包装在合法的公益组织外衣下,有名又有利的好事,谁会拒绝?

  结果很快就证明,这个组织的能量和作用,远比预计的还要强大,不过与蝴蝶想要成立它的初衷不同,它真正打响名声的第一枪,却不是什么扶弱锄强的侠义之举,而是组织内部几次纯交易性质的任务。

  八十年代初,可以说是中国改革起步的时代,这时候国家实行的还是计划经济体制,真正的市场还没有完全开放,但在越来越开放的政策的刺激下,各地的建设却是搞得如火如荼,这也就导致了各种资源的高度紧张,大到钢铁石油建材,小到一个运输的车皮货柜,就没有什么东西是不紧缺的,所以在这个时代,为了能搞到这些生产建设所需的资源,那真是不知愁白了多少人的头发。

  事情的经过并不复杂,也就是几个外省驻京办事处的负责人,也不知是听了谁的介绍,申请加入了这个刚成立的共济会组织,而他们刚好也在为一件上级领导交待的任务犯愁:省内的某个工厂,最近正在进行生产转型,急需一批设备,但这批设备的批文却迟迟批不下来。此前他们也是找了无数的关系,无奈竞争的对手太多,到现在都没把这事给办下来,眼看着工厂没有设备就无法开工,

  请收藏:https://m.bqg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