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四十章 左右为难_1980之他来自未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这么做,好处当然是很明显的,既节约了外汇资金,又避免将来被人卡脖子——洋大人的设备可不是那么好用的,价格贵不说,一旦有个头痛脑热的需要维修,那维护的费用比买新的机器还贵,而且人家宰你还宰得振振有辞,哪怕是一颗坏掉的螺丝收你一百万,都能找出一堆让你无法辩驳的理由,谁让我们自己造不出这些机器呢?造不出来,当然就只能由人家说了算,难道你还想堵气不修,让花费了成千上万的外汇买来的机器放在这里变成废铁,然后看着工厂停工,工人停产?

  钱倒是其次,关键是咽不下这口气,而且洋人之所以要挖空心思的把他们那些快要淘汰的东西卖给中国,也不单单只是为了坑人,最重要的,还是为了给自己的工业升级换代——就像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最头痛的就是如何淘汰换掉自己那些落后的产能和设备一样,这个时代的列强,也同样有着类似的困扰,这些设备对他们而言就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又可惜,放在那里还得占地方,光是保养维护的费用就是一大笔开支,要是能卖出去,不仅减轻了自己的负担,得到的资金也正好用来为工厂更换新一代的设备,这样,就能让自己的企业永远的站在行业最顶端。

  所以,美国牵头搞出来的这个巴统协议,看似只是冷战对抗下的政治产物,但实际上,人家却是有着通盘的考量的——巴统禁售的,基本都是那些能帮助一个国家提升工业核心能力的技术设备,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这些核心的技术,就算他把自己的工厂铺遍全国,就算他有着世界第一的工业产量,也绝对称不上是一个工业强国,因为他用于生产的这些设备和技术,都只能依赖进口,一旦上游的厂商切断对他的技术供应,那这个所谓的工业强国,瞬间就会被打回原形。

  在美国的布局中,世界各国就应该各司其职:日本人擅长搞电器,可以让他们发展电子产业;韩国人可以帮着造船;英法的航空产业搞得不错,德国专精于精密机械加工;至于说中国,数量庞大的廉价劳动力,正好用来给发达国家做底层的代工厂,同时也可以作为商品的倾销地,而美国在这其中,只要牢牢的掌握核心技术,就能将绝大部分的利润收入囊中,同时,这些利润又将源源不断的被投入到新技术的开发与研究中,以保证美国可以永远领先于各国。

  这份算计的确是很厉害,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他们也真的做到了——在另一个时空里,美国为什么能如此横行无忌?除了他们强大的军事力量,这种金字塔形的产业布局也是功不可没的!在这样的产业布局下,任何一个国家都将没有完整的工业能力,哪怕你在某个领域里做到了极致,

  请收藏:https://m.bqg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