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0章 基隆见闻(三)_明末:从骑砍开始征服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农民,一方面要面对高价的农药化肥种子,一方面要含泪面对低廉的粮食收购价,还要遭受西方以石油为基础的农业大公司的围剿,他们的农产品成本、价格。都不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所能够比拟的。

  一时间,这才有了农民真惨、农村真危险这样的话。

  而这样的做法,是三百多年前的商人们想破了脑袋也想不出缘由的。

  他们本能的觉得,这绝不是往街上撒钱式的白痴做法,但也绝对不是所谓的德政,这其中的奥妙。

  只怕是一个惊天动地的秘密。

  “郑芝凤,你觉得这钱品相、成色如何?”

  郑芝龙将手中握得温热的一枚基隆银元递了过去。

  不料,郑芝凤一阵苦笑,张开手掌,掌中赫然是产子基隆的一枚铜钱。

  “咦!二弟!英雄所见略同!”

  这银元、铜钱不论是银料、品相、质地、甚至重量,都不亚于洪武的银锭和永乐元年发行的永乐通宝。

  比起时下内地流通的各种跑马铜钱、私自铸造的沙壳子私钱要强盛百倍。

  两枚并排摆在石凳上,借着墙外的灯火、头顶的月光,二人细细的观察这两枚不同规格的银钱。

  一枚是丰泰楼找回来的零钱,另外一枚,则是郑芝凤在街上买基隆城流行的各种话本、书籍换回来的零钱。

  从不同渠道来的两枚银钱,上面的铭文、图案、同样的清晰,在二人手中各自掂量了一下,除了重量不同、颜色有异外,其他的花纹、样式别无二样。

  “咱们郑家也曾经自己开炉铸钱,我也曾经到过江南官家的铸造局去看过,方才想了半天,死活也想不出这么整齐精美的银钱,是如何大量铸造出来的?”

  郑芝龙的脸上,透过树叶的疏影,郑芝凤可以清楚的看到满脸的落寞。

  这也难怪,同原本的海商见识过的西洋银币相比,基隆银元明显做工比西洋银币精致的多,真不知道是怎么铸造出来的。

  正面是汉字大写的壹圆,背面是一朵菊花,菊花花瓣丝丝分明,然后菊花上面写着基隆铸币厂,下面写着某年铸的字样。

  这么精致美观统一的银元,到底是怎么铸造出来的,郑芝龙是真的百思不得其解。

  基隆银元不但品相美观,更加要命的是成色极佳,远胜大明户部的足色纹银,即便是内帑的细纹银的成色跟这银币比起来都颇有不足。

  “大哥说得极其有道理。不过,今日我同这客栈的伙计聊天。无意中窥得了一桩事!”

  郑芝凤的话虽然不大,却如一个炸雷在郑芝龙的头上响起!

  他警觉的四下里望望,院子里除了夜风吹来抚弄树叶的沙沙声,并无别人。

  他一把抓住了郑芝凤的手,急迫道:“快说!你知道了什么?!”

  “回来之后,我怎么也想不明白为甚咱们吃得牛肉、猪肉、鱼、鸡等物如此便

  请收藏:https://m.bqg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