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十七章 王道、霸道之差,小人与君子之别_秦时:从签到墨家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应。

  若为君王,不仅要心存浩然正气,更能藏污纳垢。

  世间百事,不仅要做的堂堂正正,有些事更要见不得光。

  寻常人行事况也有龌龊之时,何况于君王乎?

  君子气节常在,断不会行见不得光之事。

  此时,小人便能派上用场,以之行龌龊之事。

  最后杀之,既能把事办好,又能收服人心。

  此才为帝王心术。

  均衡阴阳,善用邪正,把握全局,人才尽用。

  君子是人才,小人亦是人才。

  善用得法,才能天下安稳。

  古人称长江为江,黄河为河,长江水清,黄河水浊,长江在流,黄河也在流。

  古谚云:圣人出,黄河清,可黄河什么时候清过?

  长江之水灌溉了两岸之田地,黄河之水也灌溉了两岸之田地,

  只能不因水清而偏用,也只能不因水浊而偏废,自古皆然。

  这群儒家不懂这个道理,你居然还敢说只用长江而废黄河,其可乎?

  如相国甘龙,我之小人,贵族之君子,似若黄河。

  反之,黄河一旦泛滥,便需治理,这便是本君候为什么时常敲打相国,纵容老四诛杀咸阳县令嬴不识等人而不问罪的道理。

  再反之,长江一旦泛滥,本候也要治理,这便是本候为什么同意世族贵族罢黜商君官职的道理。

  比方你口中的儒家,自以为百家清流,将诸侯比作为山,水却淹没了山头,这便是泛滥。

  如楚灵王,治天下如烹小鲜,视天下为家产,视百官为家奴,搜刮民脂民膏以被备私用,致使民变,南北外患。

  儒家二圣为天下求仁,可其门徒,以儒乱法。

  若儒家之理义凌驾于国法之上。

  国必挨打,国将亡矣。

  收起你的心思,还是多看看法家经典吧。”

  四公子嬴稷擦着额头汗水,连连点头:

  “君父教训的是。

  孩儿回去之后便苦读法家经典。”

  世子嬴荡狂喜不止,本以为只有三公子嬴天会挨骂。

  结果他先挨骂,吓了一跳,诚惶诚恐。

  而后四弟挨骂,那便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我有缺点,你也有缺点。

  既然都是缺点。

  以君父的脾气秉性,绝对不会偏私。

  所以世子嬴荡十分坦然。

  四公子嬴稷先是坦然,而后怅然若失。

  似乎自己与秦候之位失之交臂。

  但是转念一想,只要君父身体康健。

  又有母亲吹枕边风。

  自己还是有机会的。

  他此时什么都不期盼,只期盼君父能够多活几十年。

  此时此刻,唯独只有剩下一脸难过,在其他兄弟眼里肚子里只有草包的三公子嬴天了。

  秦候嬴霸嘴上骂着世子嬴荡和四公子嬴稷。

  但是心里对于他们的答案还是比较满意。

  无论是世子嬴荡还是四公子嬴稷。

  无论是霸道还是王道。

  不能说一统天下。

  最起码五十年秦国可强。

  但是他一直在等三公子嬴天的答案。

  对于这个儿子,他曾经以为能看懂。

  可是到目前为止,他依旧看不懂。

  今天便是最好的机会。

  对于这个与众不同的儿子。

  若是以寻常问法。

  估计胡说八道,扯东说西。

  故意继续隐藏自己。

  所以秦候嬴霸临时起意。

  想到了另一个问法。

  “黑夫。”

  “老奴在。”

  请收藏:https://m.bqg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