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四十五章 各司调查蛟龙事_推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朱翊钧朝沈鲤道:“说。”

  沈鲤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宣德八年,三宝太监去世,弥留之际,恳请宣宗继续派人出海,莫断了朝贡之制,毁了先帝苦心孤诣的万国功业。”

  “隔年,宣宗皇帝便让王景弘率宝船出使南洋诸国,带了苏门答剌的亲王哈尼者罕回来朝贡,宣宗皇帝大喜,让人重赏,又想敕封三宝太监,让三宝太监进入西配殿,然则当时文武朝臣认为出使西洋劳民伤财,乃为敝政,不应鼓激,是以强烈反对……”

  “三宝太监是宣德八年死在了古里国(今印度卡利卡特),船队七月回到中原,宣宗皇帝赐葬南京牛首山,而隔年,便修了一次西配殿……”

  “虽然三宝太监最终没能陪飨西配殿,但最后一次出海带回来的一些东西,却存了下来……”

  沈鲤道出这段渊源,也让众人听得十分激动,好奇心的驱使下,连朱翊钧都满眼期待!

  其实彼时官员并不认同出海,明宪宗成化年间,皇帝想让兵部追查三宝太监的旧档案,估摸着也是想重新出海,可兵部尚书查了三天都查不到《郑和出使水程》。

  兵部尚书项忠追问,这库中档案,怎么可能遗失,当时的车驾郎中刘大夏却是回应道。

  “三保下西洋,费钱几十万,军民死者万计,就算取得珍宝又有何益,旧档虽在,也当销毁,何必再问。”

  要知道《郑和出使水程》包括大量原始资料,皇帝的敕书、船队的编制、名单和航海日志以及账目等等,无论对于文化还是历史传承,都是极其珍贵的一笔财富。

  可这些官员就因为下西洋劳民伤财,而把这些档案给毁了,包括当时造船的设计图纸等等,真真是让人惋惜。

  很多史学家也认为下西洋是打肿脸充胖子,加剧了明朝的衰落,也真真是可笑,只能说目光短浅,要知道,后世的天朝,眼下就在干下西洋的事情,虽然花出去不少钱,但获得的国际影响力等等实惠,那是钱都买不到的!

  闲话也不多说,只说沈鲤说到此处,便朝众人继续说道:“三宝太监虽然最终没能进入西配殿,但他最后一次出使所获,已经全都入供西配殿,《英宗实录》里头有些记载,而王景弘的《赴西洋水程》也有些记载……”

  朱翊钧听到此处,难免不悦:“你是说这龙,果真是三宝太监带回来的?宣德九年至今差不多一百六十年,这地宫无人出入,这龙岂能长活?”

  沈鲤乃是礼部官员,对于这种东西最是在行,也知道这意味着甚么,便朝朱翊钧道。

  “这也未必,臣查了英宗实录,账目之中并无明细,圣上也该看到,这地宫之中的宝物堪称价值连城,估摸着三宝太监最后一次出海,收获颇丰,但这龙是活物,却不好肯定……”

  “再者说了,飞天

  请收藏:https://m.bqg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