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十三章 惊变(1)_大宋帝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国公是这样说的吗?”吕夷简听完刘永年的报告,陷入沉思。如今,对于那位春坊主人,政事堂上下,已经无人敢轻慢了。

  不仅仅是因为那位寿国公所表现出来的种种,让人无法将之视为稚童。

  更紧要的,还是,政事堂上下大臣的孙辈,都在那位国公驾前,而且,种种情况表明,那位国公仿佛真的有伟力,可令浪子回头,让人脱胎换骨。

  就拿吕夷简的长孙吕安民来说吧。

  作为吕家嫡长孙,吕安民素来是被宠坏的对象。

  打小就被吕夷简的夫人任氏宠溺着,就是吕夷简,也从不在孙子面前摆什么脸色。

  于是,吕安民从小就是府中的小霸王。

  小小年纪,便已经比很多纨绔子弟还懂生活了。

  吕家上下,都头痛无比,吕夷简也曾担忧这个孙子要是再这么纨绔下去,长大了恐怕会闯出什么祸事来。

  然而,三天前,吕安民从春坊放假回家省亲时。

  整个吕府上下都惊呆了。

  曾经的吕家小霸王,竟像变了一个人一般。

  坐有坐姿,站有站姿,就连走路,都挺直了腰杆,浑身上下的衣服,更是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没有一丝褶皱的痕迹。

  尤为关键的是——他吃饭不用人喂了,也会自己穿衣了。

  而且,每餐都会把盘子里饭菜吃的干干净净,一粒饭也不会留下。

  这简直是奇迹!

  吕夷简更是惊叹不已,直呼国公圣明!

  故而,对待春坊的那位国公,如今吕夷简甚至比对待延和殿的官家还要谨慎、小心。

  毕竟,当朝官家的脾气、性子,大家都摸熟了,知道如何打交道。

  但春坊的寿国公,在大多数人心里的印象,却一直被宣祖皇帝、感生大帝以及‘圣王’的标签所模糊掉了。

  那位国公真实的性子、想法和为人的习惯,两府上下,几乎一无所知。

  只是隐隐约约知道,这位皇嗣与当朝官家,似乎是两个性子。

  当朝官家,习惯当甩手掌柜。

  大小之事,皆委大臣,他最多只做个裁判官,很少真正干涉具体的庶务。

  而这位皇嗣却是……

  自二月迄今,他干涉了多少事情呢?

  先是沿边攻守战和,接着又借着富弼的手,插手流内铨事务。

  最近更是把手伸进了三司修造案,又借着王闻、高若讷,把手伸进了三衙。

  也就是他年纪还太小,精力有限。

  等他再长大一点,那就只有天才知道,这位皇嗣会不会和太祖、太宗一样,连开封府的农民的牲畜被人偷了,都要过问、干涉。

  如今,这位国公的意见,又来了。

  吕夷简不敢轻慢,他斟酌了一下,就对刘永年道:“此事,多累春坊了,吾与同僚们先商量一下,再遣人至春坊知会国公……”

  刘永年点点头,拱手拜道:“元台言重,国公有言,此事,元台拿主意就好了,春坊上

  请收藏:https://m.bqg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