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2章 友军会师,正好你们俩惺惺相惜_唐末大军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精蓄锐了许久,而下定决心要与其反目决战的那个唯一对手,则正是朱温。

  只不过,王师范虽然有能力经营得淄青军后来统御十余万兵马,但是终究已不及麾下早已是猛将如云、精兵如海的朱温全面反攻。除了葛从周牵制住刘鄩彼此还在对持,梁军直接进犯至淄青军中枢青州境内,王师范再也顶受不了巨大的压力,而乞降于朱温,也就只得任其宰割。

  所以正史中的王师范,也就终究难以避免喜怒无常的朱温先是客礼厚待,随后却忽的想起自己的侄子朱友宁于青淄军交战时战死,便突然翻脸将他全族屠绝杀尽的下场......

  但王师范身为雄主的能力与器量就算比不上朱温、李克用,但是与其他藩镇节度相较无论人品与才能也算是相当出众了。起码眼下而言,有他的存在却能做为己方势力北面的屏障,几乎也不必猜忌提防;而且以后终究要与朱温为敌之时,王师范也将会是邻道具备十余万兵马的强大盟友,日后群雄争霸的多场战事结局已有可能改写,李天衢心说与王师范同盟的利远远大于弊,那我又打他干嘛?

  所以李天衢干脆的答应了王师范请求出兵协助平叛的要求,但是以泰宁军藩镇人心尚未尽数归附为由,两处藩镇也只集结了七千兵马。军力虽然不多,但正因为如此,对于淄青军治所益都所能构成的威胁不大,相对也能打消王师范不便明言的提防心思。

  至于奉李天衢钧旨统领这七千兵马驰援淄青军的主将,则是在外统兵完全有能力独当一面的葛从周。

  葛从周得李天衢发来的书信,尊奉钧旨与泰宁军方面部众集结进入淄青军地界之后,完全是按着王师范的要求向棣州方向行进。除了走流程向淄青军方面要求一定的粮秣补给,所过之处秋毫无犯,你们要求我军往哪里走,我军就往哪里开拨,行军路线明明白白的让王师范能够掌握清楚。

  直到代表着李天衢势力的葛从周,与王师范方面最为倚仗的大将刘鄩于棣州治下会师谋面之时......

  “刘将军,幸会、幸会。”

  “葛将军,有缘拜识,甚感有幸。”

  已经对李天衢防备心思打消大半的刘鄩,对于友军主将葛从周自然也是格外的亲切。而且这一对同样身为唐末智将的典型代表相互寒暄攀谈一番,也发现与对方格外能聊得来,彼此也是志趣相投。

  这自然也是李天衢有意为之,毕竟史载中刘鄩能按原本轨迹应效力于朱温的葛从周手中夺下兖州,还将其家属尽数生擒。可刘鄩待葛从周的家眷却又十分优待,从不曾挟质威胁;

  而向来足智多谋的葛从周反而遭了刘鄩的算计,斩了逾城真心打算投降的叛将,丢了兖州之后又死活反攻不下,这也成了他戎马生涯中为数不多无法克敌制胜的记录。而葛从周也丝毫不记恨,直到自己的主公王师范降从,刘鄩这才出城归顺于朱温之时,葛从周倍加敬重,厚礼以待,并强烈举荐这位让自己吃了大亏的智将须大加重用......

  他们二人按原本的轨迹,围绕着眼下处于李天衢势力范围内的兖州僵持对抗了近两年的时间,这反而还打出感情来了。如今彼此相识,却都是以友军主将的身份共商兵事,也可想而知更会彼此亲近、相互敬重,终归对于李天衢与王师范要达成紧密同盟关系而言,更能起到推进的作用。

  然而这两个做为五代十国中前期的智将代表人物一旦联手,苦守棣州的叛将张蟾,当然也硬撑不了许久......

  “方今贵镇叛军势堕,只得死守棣州治所阳信。想必刘将军已有破敌良策...葛某奉主公钧旨驰援贵镇,既是客将的身份,当然是客随主便。刘将军须我军如何支援,尽管开口便是,葛某也必然鼎力相助。”

  军帐内葛从周坦诚布公的对刘鄩言明,而通过一段时日的相处,彼此关系也是愈发亲近的刘鄩则报以会心一笑。随即称谢后开始表述自己的计划,还有意向葛从周询问探讨他的想法,聊得投机,大多观点基本契合,当葛从周与刘鄩的目光又对在一处时,也都不由得流露出了异样的神采......

  请收藏:https://m.bqg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