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95章 时局的变数,也已影响到另一个政权_唐末大军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膝下众多义子当中相对最能打的,先后两次大战,大长和军都折损了数万兵卒,完全被按到地上摩擦,被杀得丢盔卸甲,也只得溃退逃返至属于长江支流岷江支流,如今大概属于蜀国、大长和国交界线的大渡河南岸。

  可是蜀国南征大军当中,却又多出了杨师厚这么个五代初期论用兵打仗屈指可数的名将...所以之后的战局演变,较之原本的轨迹也已出现了变数......

  本来既然已经将侵袭至本国境内的敌军杀退回去,王宗范、王宗播、王宗寿挥军至大渡河北畔,也有意就此收兵。

  然而杨师厚新投未久,正要在蜀国打下根基,他力谏趁着大长和国元气大伤,也合当趁势杀入其治下疆土。不但是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对方若养回元气,倘若等候时机再兴兵来犯,只有千日做贼,哪里有千日防贼的道理?也莫不如杀得大长和国就此一蹶不振,再豪取其治下领地疆土,如此不是也能壮大我蜀国国力?

  王宗范、王宗播、王宗寿三人听了杨师厚的提议,他们虽然意见不一,但是也都同意暂且吞并把守住大渡河南、北水畔要隘,并立刻派出快马奔往成都,由蜀帝王建来做定夺,这场仗,到底还要不要再打下去。

  当年落雕御侍高骈屡败南诏,杀得其国主服软认怂,接连上表不敢再犯之后,他也只是于邛崃关、大渡河、戎州、平夷军、沐源川...等入蜀要隘增修关隘城寨,按唐廷指示也并没有继续征讨南诏,不但是因为次年便已爆发了王仙芝、黄巢那场足以动摇国本的大规模起义,依中原王朝对四方诸夷各国的态度,就算先来冒犯我,先以王者之师挫你锐气,再用王道之治度化你、感化你...又怎么会反过来抢你的地盘?

  可现在是什么时节?乱世军阀割据杀伐,真就只会满口将讲大道理的藩镇节度、封疆大吏,现在不是投从某处势力,就是早已被杀尽死绝了...与其讲什么圣人王化之道,诸方国主所看重的更多是赤裸裸的利益。

  何况王建也是属于那种对外扩张野心比较强烈的君主,他觉得杨师厚言之有理,就算大长和国下辖疆土地貌复杂,山高谷深,而且听闻有些去处瘴气蔓生...可治下百万之众,也总有不少益于生息繁衍的领土...你胆敢来冒犯我蜀国,朕又为何不能去吞占你大长和国的疆土?

  去他娘的圣人教化,既然是你无端前来侵攻而招惹我在先,而且两场大战下来,你大长和国都是折兵数万...朕虽然也是帝君天子,信的却是趁你病、要你命!

  尤其是杨师厚的加入,使得战事的经过变得更为轻松顺利。而且这段时期本来应该是王建与李茂贞反目交恶,蜀、岐两国相大动干戈、相互杀伐...结果如今

  请收藏:https://m.bqg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