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70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_唐末大军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早就想好了,李继灵是写词也好、绘画也罢,哪怕痴迷于做木匠什么的...都由得他,就是不能做皇帝。或许有朝一日,他也能写出如南唐后主李煜那般“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脍炙人口,且广在后世流传的佳句。不过那种亡国之君的悔恨与感悟,也就不必经历了......

  又嘱咐了几句,李天衢便起身离开凉亭,李继志也立刻起身相送。而向前行了几步,李天衢忽的站住身子,背对李继志,又缓缓说道:

  “朕也知道,你虽然常好与宫内使女嬉戏,可平易近人,也能把握住分寸...只不过深宫内苑,内廷女官、内侍宦臣固然不能为难你这个宗室皇子,可是宫女也未尝不会因你之故违了礼制,而枉受责罚。我知道你自诩怜香惜玉,可到底还是没有设身处地的为那些宫廷使女着想,所以平时举止还须注意些,也不可太过轻佻了......”

  李继灵听了,不由面色微赧,立刻恭谨的回道:

  “父皇教诲,儿臣谨记。”......

  直到李天衢离了林苑,仍然因魏朝嗣君人选的问题紧蹙着眉头。大皇子李继志如果做继承帝位的人选,仍旧让李天衢感到心里没底;而让二皇子李继弘被现实狠狠毒打一番,指望他幡然悔悟,而改头换面的可能性毕竟不大;三皇子李继灵,他不适合,也不愿意做一国之君......

  李天衢心说自己固然可以再生子嗣,可是父子的年龄相差太过悬殊,幼主即位,往往也不会是什么好事。而十国第一人杨行密就是个最好的例子,他明明知道自己的长子杨渥狂悖骄横,不应该做为接班人继承他老子打下来的江山社稷。可是杨行密其他儿子年幼,也就只得召见杨渥嘱咐后事......

  结果杨渥作法自毙,杨行密的幼子杨隆演,到底还是被扶植继位,做了傀儡君王...李天衢自问现在自己的身子骨还算硬朗,每日锻炼不辍,也有宫廷御医定时诊视,按说应该也会比活到五十三岁的杨行密阳寿更长,不过还要再等个十几年,再观察现在都还没出生的幼子是否有无做明君的潜质...这种事,也不可能预料得清楚。

  所以李天衢的注意力,现在也主要集中在四皇子李继贤身上。

  不过李继贤现在还只是读四书五经的年纪,按邸第教书先生的评价,以及李天衢亲身接触,自己这个四儿子伶俐聪颖,懂得尊师敬长,相较于同龄的孩童更为稳重。所以起码就目前而言,做为国家储君来培养,秉性上而言尚还没有长歪跑偏...可是现在人格尚还没有完全定性。

  李天衢也很清楚,无论是自己这几个儿子,还是当年出身微末,却有能力打下一片江山的雄主子嗣...他们普遍都有个相通之

  请收藏:https://m.bqg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