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五十章 谈判(中)_脸谱下的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海上未必有大用,毕竟海战……不会挑选有风雨的时日,但在其他场合是能派上大用场的。

  补充兵源……记得几年前渊儿和谭纶那厮交易过,台州、处州、金华三府始终以乡勇的名义募兵,只是不成军而已,如果肯出银两,以招募伙计的名义,应该很顺利。

  对了,特别是台州府黄岩县,就因为梁生、梁万宁,下梁乡梁家在黄岩县已经是地方豪族了,那边兵源最佳,又肯卖命。

  这边钱锐在仔仔细细的盘算,那边钱渊还在和汪直寸土必争,前者云淡风轻,后者面红耳赤。

  “汪某还没诚意?”汪直气急败坏,“官军驻扎舟山,都将矛尖顶在我喉咙上了!”

  “误会了不是!”钱渊殷切一笑,“此次王一枝之叛影响甚大,未必没有效仿者,驻守舟山……其实是为护卫汪公。”

  汪直都被气笑了,“那我还要谢你了?!”

  “那就不必了……不过,舟山虽是岛屿,但终究是大明之土,官军驻扎,有何不妥吗?”钱渊慢条斯理,“本朝洪武年间,舟山先隶属昌国县,后改为昌国乡,设昌国卫。”

  “虽然昌国卫后迁去象山岛,但舟山依旧置中中、中左两千户所,后隶属定海卫。”

  “只是卫所败坏,两个千户所有其名无其实,再到正德年间,海贸大兴,卫所几乎全都参与海贸,有的经商,有的沦为倭寇海盗。”

  “你说说看,官军驻扎舟山,难道不是理所应当的?”

  “汪公如今爵封靖海伯,但舟山岛可不是你的封地呢。”

  一连串话有条有理,堵得汪直胸闷,他总不能说是朝廷不要舟山岛,我才接手的,也不能说岛上数万民众至少一半以上都是我从倭国迁来的……

  “所以,官军驻扎舟山,只是钱某随口一提而已。”钱渊笑吟吟道:“东南往倭国航路,才是重中之重啊。”

  嘉靖三十六年,钱渊择镇海县设市通商,大量海商云集此处,无穷无尽的海船在这儿装载货物扬帆出海。

  以甬江出海口来划分,海船有三个目的地,其一是北上朝鲜,这条路相对来说比较近,但利润相对来说也比较少,只有不多的几家参与其中,而且还是在钱渊暗中的怂恿下。

  毕竟日后若是行海运事,需要大量相关海域的气候等资料,也需要丰富的经验。

  另两条航线一是往南洋,这也是大部分海商的选择,利润丰厚,基本上货物是供不应求,滞销的情况非常少,但这条航线来回时日相对来说比较长,而且路上有可能会遭遇海盗。

  虽然往南洋的海船都是几家甚至十几家集合船队一起启程,但也难免损失,不说南洋那些西洋海盗,前几个月的张琏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所以,最后一条往倭国的航线是最为令人垂诞的,相对来说往返时日不长,利润丰厚不让南洋航线,而且因为汪直的存在,除了运气不好碰上暴风雨,几乎没有什么危险。

  但这条航线,早在多年之前就被汪直牢牢把控在手中,任何人都不要想染指……当年徐海能聚拢起那么多倭寇,也有汪直把控航线,排挤的那些海商只能投向徐海的缘故。

  可以说,汪直纵横海上的势力,很大程度上是源自于他掌控了这条航线。

  换句话说,汪直如果还将这条航路握在手中,多年之后,说不定就能恢复元气。

  这是钱渊不想看到的。

  请收藏:https://m.bqg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