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八十五章 终现_脸谱下的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目的。

  群情激奋的根源就在这儿。

  明朝开国之初,朱元璋这位历史上唯一草根出身的开国皇帝因为他的人生履历做出了一系列的骚举动。

  历史上历朝历代,从不缺少谏臣,但从没有哪位皇帝给予谏臣这样的权力……以小制大。

  六科给事中、都察院御史向来是独立于任何朝廷机构之外的,理论上他们只需要向皇帝负责……或者说,他们是可以绕过六部、内阁,直接和皇帝打交道的。

  这种制度已经流传了一百多年,多少人因为这种制度而得利,多少人在眼巴巴的盼着自己因为这种制度而得利……而现在,高拱要将这种制度彻底废除。

  那些科道言官能不愤怒吗?

  御史外放巡按地方,运气好能直接转巡抚一省为朝廷大员;六科都给事中向来能和除了吏部之外的五部侍郎甚至尚书级别的大员平起平坐。

  为什么?

  就是因为他们有资格见过奏折直接递到御案上,而高拱却要剥夺他们的权力,让那些奏折递到他自己的案上。

  那些中低级的官员能不群情激奋吗?

  他们大都都是二甲进士、同进士出身,他们没有资格走翰林路,他们最可能的迅速晋升的道路就是科道这条路,而高拱却要将这条路堵死。

  高拱说,你们只管做事,陛下这边,我一个人就够了。

  无数的官员说不,这就是众情汹汹的根源。

  在有心人的鼓动下,从头到尾就没有人去怀疑那封信的真假,气氛随着邹应龙等科道言官带着极强煽动力的鼓动越来越激愤。

  不是没有人去怀疑过那封信的真假,毕竟内阁次辅高拱为什么会将这种密事写在信中,而且偏偏被徐阶门人拿到手。

  但无数官员都下意识的选择了相信。

  为什么?

  历史上张居正一直蛰伏到高拱滚蛋,才正式站在历史舞台,而这一世的太岳相公彻底割断了和徐阶的联系,全身心的投入高拱门下。

  所以,张居正思索很久的那些改革措施一点一点的透露出来,和高拱秘密商议,在之前的一年多时间内,他们没有试图去捅科道这两个蜂窝,而是选择对六部下手。

  一年多下来,在高拱彻底掌控内阁大权的前提下,吏部、礼部、兵部、工部陆续交权,刑部尚书是高拱心腹冯天驭,户部因为随园的插手暂时还在停滞中。

  已经收权四部,这是高拱的成果,但在此刻,这是高拱亲手打造的证据。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是高拱自食恶果。

  自从隆庆帝登基之后,高拱从来没停下揽权的步伐。

  霸着礼部尚书不说,身为次辅抢夺票拟不说,甚至还抢了司礼监批红之权……事实上,原时空中,高拱欲罢司礼监,才有了冯保才和张居正合作背后一枪阴掉高拱的一幕。

  这些都算了,你还要控制都察院的十三道御史和

  请收藏:https://m.bqg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