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七十六章 观察入微_脸谱下的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钱铮人如其名,铁骨铮铮,这为他博得士林朝野赞誉,但同时他也承受了仕途的坎坷艰难。

  二甲进士出身,选为庶吉士,后入六科为给事中,为御史巡按宣府、顺天,这是仅次于翰林储相的青云之路,略有资历后很可能就能一跃而上。

  但先后为聂豹、夏言上书,钱铮遭廷杖被贬谪出京,几年后起复只能担任徽州通判,回京之路遥遥无期,这让钱铮在保持本性的同时增添了几分谨慎。

  虽然外头风传他试图让人丁丝绢税赋均摊六县,但钱铮并不以为意,只要出面澄清就能尘埃落定。

  但就在这时候,一封突如其来的信件让他有点为难。

  “殷正茂,嘉靖二十六年二甲进士。”顾承志道:“最先任兵部给事中,后任南京户部都给事中,去年南京刑部侍郎沈应龙就是被他一本劾倒。”

  “歙县人。”钱铮叹了口气,“也怪我没有及时出面,如今五县群情汹汹,歙县又……”

  顾承志犹豫了下,低声将之前和钱渊的交谈讲述了一遍,最后道:“刚才我查过了,很可能的确就是李吏员放出的消息。”

  顿了顿,顾承志补充道:“嘉靖十四年,两个歙县人王相、程鹏曾经向应天巡抚呈文,两年后均暴毙身亡。”

  “为乡梓呈文倒是不为过。”钱铮脑子飞速转动,片刻后低声嘱咐,“去查查。”

  顾承志出门后很快就回来了,脸色难看的低声道:“王相和李吏员是姻亲。”

  钱铮和顾承志心里有同样的感受,挫败感。

  一个小小吏员就能借力打力,翻云覆雨,硬生生卷起如此风暴……还真是风暴,婺源、绩溪都已经有人私下放出话了,你姓钱的要真敢干,看我们不弄个几千人来围堵府衙。

  真实历史中,这种事还真出现过,不过是在万历年间。

  从家人临时迁居徽州府之后,钱铮开始保持回家吃饭的习惯,不过一个传统士大夫是不会同意侄儿一家人坐一起吃饭的提议的。

  寡居的大嫂、侄媳妇、侄女和妻子在内院,钱铮和侄儿钱渊、好友顾承志在外院。

  看叔父依旧眉头紧锁,钱渊冲着顾承志挤眉弄眼,后者微微点头示意之前的猜测得到了验证。

  钱渊放下心了,叔父大人虽然曾经头铁,但如今却是懂得权衡利弊的。

  不管是大明朝还是现代社会,群体事件一发生,首先倒霉的肯定是当地官员,运气好的罢官回乡,运气不好的脑袋都未必保得住。

  想必叔父大人能考虑清楚。

  食园里调教出来的厨子都留给王氏了,如今的厨子都是当地雇的,典型的徽州菜,重油、重味,特别的咸,钱铮和顾承志习惯了,但钱渊有点受不了。

  “人家饭间喝酒,饭后饮茶。”顾承志笑道:“你却饭间一杯又一杯茶。”

  “徽州又不产盐,难道他们买盐不要钱

  请收藏:https://m.bqg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