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一十一章 闹大了_脸谱下的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已经是十一月下旬了,连续五天的大雪给整个北京城铺上一条厚厚的棉被,可惜,这棉被不仅不保暖,反而让人们瑟瑟发抖。

  东南战局一度不稳,西北俺答在十月份又来抢了一波,原本还指望受倭寇不太严重的福建、广州,结果八月间秋雨脸面,山洪肆掠,如潮州府几乎大半都被泡在水里。

  到了十月下旬,浙直总督胡宗宪上书,嘉靖帝点头许留两淮余盐之半,于浙直总督军门,以备海防军费之用。

  所以,如今天寒地冻,户部尚书方钝又开始伤脑筋了……他是真的想致仕了,转个年就满六十了,从去年华阴大地震开始到现在一脸了,方钝已经写了不下二十份请辞奏折,这对他来说是小意思,他在原时空为了劝阻嘉靖帝打醮祈祷,费用浩繁,上书几十万字!

  但对于方钝的请辞,嘉靖帝不批。

  嘉靖帝也不傻啊,他能容忍严党收取贿赂,但绝不会将严党这群耗子丢进米缸,方钝是少有的敢直面严嵩的重臣。

  随园里,徐渭和钱渊、钱铮、顾承志四人围桌而坐,一边吃饭一边说起这事。

  顾承志是钱渊的启蒙恩师,又曾经给钱铮做个幕僚,年初钱渊中进士后,他就外出游历湖广、江西,刚刚回京。

  “还能有什么办法?”徐渭捞了把胡子,自从那天钱渊吃撑后,随园饮食一直简单,今天吃的是阳春面,就桌上摆了盘剁椒,“外甥打灯笼——照旧呗。”

  钱铮默不作声,去年末京中多少官员都在跳着脚大骂方钝……因为地龙翻身要调拨银两物资赈灾,俸禄都是折算成宝钞的。

  今年再来这么一遭,不夸张的说,至少翰林院里应该不少同僚除夕夜桌上都没肉……不是每个士子中了进士都会接受投献,再说了,京城里的房价、物价太高。

  “实话实说,大司农理政颇有手段,但无奈……无米下锅啊。”钱渊挺同情方钝的,这种情况下,神仙来了都没戏唱。

  “今日都察院、六科有三份弹劾胡宗宪的奏折。”钱铮突然说:“胡汝贞如今在京中颇多议论……”

  颇多议论这个词用的挺婉转的,其实胡宗宪在京中名声已经臭大街了,加派提编,耗费巨资,掌六省兵马剿倭,结果被徐海弄得灰头土脸,居然还有脸截留盐税。

  如果没有截留盐税,户部……其他的不说,至少京官的俸禄是够的。

  钱渊不由自主的联想,或许原时空中胡宗宪的悲惨下场与此也有一定关系,提编南直隶、浙江、福建、江西、湖广,而且还截留一半的盐税,几乎将全京城的官都得罪干净了。

  十年寒窗是为了功名,但考上进士做了官不是为了继续寒窗……不为了自己,难不成为了明帝国的崛起而苦读?

  聊了几句后,顾承志将话题扯开,说起这半年的见闻,又说起拜祭

  请收藏:https://m.bqg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