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五十五章 作坊_脸谱下的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彭溪镇依水而立,位于永安溪之侧,在临海县与仙居县之间。

  与其他镇名不同的是,彭溪镇附近并无彭溪,而是因为此镇源于元末迁居至此的大族彭氏所建,又因临水,才取名彭溪镇。

  嘉靖三十二末,倭寇大举进犯台州,先破海门卫,后占黄岩县,三千倭寇猛攻临海县,知府谭纶赤身拖刀冲阵才力保城池不失望。

  但保住了临海县,其他地方就没那么幸运了,临海县附近的彭溪镇就是个例子,只有一半人仓皇躲入附近的括苍山中,剩下的一半人有五成惨死倭寇刀枪之下。

  家家举丧,人人戴孝,刻苦铭心的仇恨让彭溪镇成为全府募兵人数最多的一个镇,谭纶的台州兵,侯继高招募的乡勇,钱渊手下的护卫队,都有彭溪人。

  去年嘉兴府大战,三名彭溪子弟战死,年后钱渊亲至拜祭,最终不得不又带走了四名彭溪青年。

  所以,今天,身为浙江巡按,在浙江一省之内无需向任何人低头行礼的钱渊是真心实意的,向面前老迈的彭氏族长行礼。

  不过,这位老人家脸色却很不好看,几次抬起手中的拐杖,最终狠狠驻在地上,崩的泥土四溅,“钱大人,可是他们不敢上阵?”

  钱渊连连摇头,“绝非如此。”

  “听闻钱家护卫半数充入军中,这几人庸碌之辈,不敢有此奢望。”老人家年纪大,但中气十足,“但离家不过两月即回,要么是不听管教,要么是胆怯!”

  钱渊身后四个护卫都苦着脸不敢反驳,也不敢往后退,即使族长挥舞的拐杖都快抽到身上了。

  离开义乌,钱渊几乎将所有人都留下训练新兵,只带了四个老人,加上四个彭溪镇新人,这自然是有原因的,没想到却惹了麻烦。

  一旁的乡老低声解释,如今镇内人口锐减,耕地产出不多,都靠着应募的兵丁杀倭赚取银两,彭溪镇先后有两百多人应募入伍,这都成了他们主要的赚钱方式,所以也养成了此地独特的风俗,无论老幼男女,都鄙夷那些不敢上阵的青年。

  “四爷爷,护卫正在义乌练兵,我们是护着少爷巡视。”一个护卫委屈的解释,结果他四爷爷给了他一拐杖。

  “那是彭氏族长的侄孙彭峰,其祖父是弘治年间举人,嘉靖三十二年死于倭寇刀下。”乡老在一旁低声道:“把他们赶回义乌,你这边才能进镇子。”

  “有这个必要?”

  乡老用力点点头。

  钱渊的嘴都要咧开了,战国时期,魏人不畏战,赵人善战,皆不如秦人喜战。

  最终,将四个彭溪镇出身的护卫赶回义乌,钱渊得到了当地大户、百姓的热烈欢迎,甚至有布衣荆裙的秀丽少女大胆的投来火辣辣的目光。

  身边的乡老也是彭溪镇人,低头笑着说了几句,如钱渊这等人物纳妾在他们看来是理所应当的,甚至

  请收藏:https://m.bqg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