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十一章 朝中_脸谱下的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现代社会中讲究的是分工协助,说的简单点,做什么位置就干什么事,把自己手头的事做好,别多管闲事,权责分明。

  但在古代社会,特别是在明朝,特别是在朝中,所谓的权责并不分明。

  派遣地方大员一般是要廷议的,比如之前的浙江巡抚兼提督军务,这应该是内阁和兵部共同决策,但人家刑部尚书、礼部尚书都能插一杠子。

  再比如举荐人才,理论上应该是吏部的权责范围,但实际上朝中稍有地位、名望的都有这个权力,至少有举荐的权力,比如举荐钱铮起复的就是时任礼部尚书的孙承恩。

  所以,回到翰林院的张居正也有这样的权力。

  事实证明了张居正是个不安分的家伙,虽然不敢涉入朝争,但在其他方面跳的挺欢快的。

  拱手送走了来翰林院视察的徐阶,张居正嘴角略微歪了歪,他对这位并没有太多的好感,虽然对自己似乎很重视。

  当然了,徐阶也知道小年轻张居正会怎么想,但他不在乎,他很看好这个年轻人,也有足够的自信和手段将其绑上自己的战车。

  “据说你和钱家子关系不错?”被徐阶夹带混进来的徐璠拉长脸,“离他远点。”

  张居正矜持一笑什么都没说,只在心里想,去年钱渊说其类严东楼,嘿嘿,差得远呢。

  看着悻悻离去的徐璠,张居正微微眯眼,今天是正月二十,开印上朝的第一天,徐阶就来了翰林院,倒是勤勉的紧。

  “叔大兄。”一位年岁差不多的青年士子凑过来,“刚才问的那钱家子是谁?”

  “在杭州交的一位朋友。”张居正随口答了句,转头看看,不禁嘴角带笑。

  这位是去年新科进士,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中庶吉士……张居正每次看到他都忍不住笑,因为这位叫张四维。

  杭州那位张四维据说被押送南京时突然暴毙,因为牵扯到谢余姚后人,所以消息传到了京城,当时翰林院里气氛颇为古怪。

  毕竟,同名同姓的多,但在同一年里两个人突然名声大噪,这就有点稀奇了。

  摸了摸袖里那封信,张居正定定心神出了翰林院,径直去了兵部衙门。

  “叔大兄来了。”杭州的老相识幸时笑着迎上来,虽然对方年纪比自己小得多,但人家是进士出身,“这次又要举荐人才?”

  虽然回朝才半年,但张居正已经举荐数位官员,基本都和抗倭相关,这和他在浙江的经历有极大关系。

  去年七月,张居正向兵部尚书聂豹举荐苏州府同知任环,之后任环兼任兵备道副使,下半年连战连胜,因此张居正如今在朝中也渐为人知。

  寒暄几句后,张居正悄声问:“大司马和侍郎大人在吗?”

  “在,不过心情不太好。”幸时咂咂嘴,“浙江刚送来战报……”

  “如何?”

  “正月初六,浙西参将卢镗出

  请收藏:https://m.bqg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