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零五章 民族英雄与国家先锋_我在大学当校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敏)也相继离开,只是可惜两弹元勋现在只剩下三位了。”周豪深悲伤道。

  程老和于老,这两位陈灏丝毫不陌生。

  程老是中国核武器研究的开创者之一,也是着名的理论物理学家。为中国建立了热力学的系统内耗理论中国核爆炸理论。

  而且程老提出了凝聚态的新的电子理论,被称为tfdc(即:托马斯—费米—狄拉克—程开甲)理论并得到实验验证,为材料性能研究和新材料设计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至于另一位于老,大家都知道,是我国的着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氢弹之父。

  提到着,可能有些人会想到“于敏构型”。

  其实吧,“于敏构型”说法只存在于一些军事论坛上,由于氢弹技术绝对保密性,直到今日,没有任何资料证明有所谓“于敏构型”存在。

  也没有资料证明“于敏构型”与所谓美国的“tu构型“有任何不同之处,而且官方从来也没有承认过“于敏构型”。

  “于敏构型”是否真实存在不得而已,但知道的一点是,我国的第一枚氢弹,全部的理论研究几乎是由于敏院士一人完成!

  当年国家决定研制氢弹,从全国各单位抽调专家到二机部九院开始氢弹技术的理论研究。

  而这个氢弹项目的理论研究部里,除了于老外所有的科学家都是海外留学归国的精英,只有于老没留学过。

  于老虽然没留过学,但天赋早在北大读书的时候就显现出来。

  当年北大数学系组织过一次超难的数学考试,本系的天才们平均分才只有二十分,连最优秀的尖子生也只能六十分勉强及格。

  然而当老师批改旁听生试卷时,物理系的于敏以满分一百分轰动北大。

  若是给中国史上所有科学家排名,于老一定能排进前五名!

  这是一个在一穷二白,什么技术都没有的年代,靠手算和推演完成氢弹理论研究的大牛!

  被周豪深的这两句言语,勾起了陈灏的思绪。

  隐姓埋名数十年,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甚至长辈仙逝,也不能参加葬礼。

  为得是什么?

  为得是让国家实力变强,为的是让下一代不再受苦。

  陈灏深吸了一口,“有人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战争的和平年代。”

  “但战争不一定都是有硝烟的,有些是看不见的战争,是在科技国力上的较量。”

  “为什么光芯研究中心的这些科学家们都这么拼,因为他们知道,光芯早一日突破,我们中国在高精尖领域就少了一道枷锁!”

  周豪深郝琦两人默然,在电池领域,中国发展的还是不错,体会不到芯片行业的那种窒息感。

  处处都是外国技术,个个都是外国机器。

  中芯国际那里还在攻克28nm芯片的全国产化(不采用任何国外技术的生产线,包括光刻机),

  请收藏:https://m.bqg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