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三章 斟酌_青云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三章斟酌

  院试正场,二文一诗,考的正是明经、策论和诗赋。自有科举以来,考试原本分为诸般类别,比如明经科,进士科等等,但慢慢发展下来,增添删减,合并归一,现下便只剩下了进士科,但明经作为其中一项要考核的标准,则一直存在着。

  明经,顾名思义,考的是童生们对古代经史典籍的熟悉程度,换一种角度说,这相当于考较他们的记忆力。记忆力好的,平时肯下功夫去背诵经史子集的,这“明经”一项应是手拿把攥的了。

  策论,其文体便是后世的议论文,只不过策论的范围大都集中于针砭时弊,和政治问题联系得比较多。院试的策论,不会联系当前的政治问题,一般是就某一历史事实,或者历史上某个大家说过的名言,来让考生阐述一下相关的想法。若是乡试会试,则不但有历史问题,或许还会有当前的政治问题出现在策论题中。不同级别的考试,测试的能力也不同,越往后要求得越严格。

  学政署正在阅卷的主官听了那叫彦卿的说话,不由得拿卷子来看。先前还笑吟吟地,只过了一会儿,眉头便皱了起来。“这……这人叫什么?哦……林南……哎呀!这不知道是谁教出来的弟子啊,嘿嘿,这明经一项可真有点惨哪!”说着看着旁边的彦卿:“你说是不是?”

  “呵呵!”彦卿笑道:“大人之言甚是,若不是我随手翻了下策论,怕是就要盖住了。”

  “哦?这么说,他的策论答得不错?”主官说着,没有瞧下一篇,而是翻过另外一张考卷,看了下明经那一篇。“嗯,这个虽然也有些疏漏,但比先前那人的要好得多了!”说着,翻过下一篇策论文看了看,隔了一会儿微微点了点头,觉得虽不能让人眼前一亮,但至少还算中规中矩。

  主官施迁看了下旁边的彦卿,见他依然是那一副颜色,心下不由得有些踌躇,彦卿可是翰林院里小有名气的一号人,策论做得好,眼光也有一套。眼前这篇策论做得中规中矩,他竟然还说难以取舍,那另一个叫林南的,策论做得岂不是要好上几筹才行?施迁这般想着,便拿过林南的卷子,细细地看了下去。

  只看了几个段落,施迁紧皱的眉头便渐渐舒展开来,面色中不时有惊奇之色闪过,到得后来竟止不住笑了起来:“哎哟,这……这人也够能扯的,寻常一件小事,竟兜兜转转让他扯到了边关大事之上。”

  彦卿在一旁接口道:“是啊,粗看起来,确实有些荒诞,但细细一想,却不无几分道理。这林姓童生,从日常起居吃喝之事谈起,观察细致入微,众人眼中的寻常之事,在他的演绎之下,竟也包含着常人忽略的道理。以小见大,殊为不易呀!”

  施迁一撩眼皮,说道:“听你

  请收藏:https://m.bqg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