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十三章 斟酌_青云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斯人已去,余人已老,情景依旧,物是人非。可眼前这首诗,也是回故里,却怎么偏偏出来“却似新人回”呢?

  若是抛却了这句难解的诗句,这两篇诗词从格律上看都还尚可,只是一首写的是九月九登高的喜庆,另一首写的是秋日回乡的感慨,两者的气氛不大一样。但诗赋一项,只考察对于文字的应用能力,原创能力,对诗词做的什么并没有严格要求。如此看下来,唯一的问题就在于林南的诗句中,那最后一句的难解之处了……

  施迁和彦卿都是眉头紧皱,对着两张试卷百思不得其解,正在这时候,旁边一人过来凑趣儿,听了二人说辞之后,忽地心中一动:“既是如此写了,必然有些缘由,这人如今多大年纪?”

  “呃……”彦卿闻言忙翻了翻记录,其时考生应试,要另填一份履历表,年龄,籍贯都要写明白,否则朝廷发现了一个人才,结果录用了之后一看竟是八十老翁,那还能干什么呀?岂不是出了笑话儿了?“呀!”彦卿一见年龄不由得惊呼一声:“怎么……才……才十岁……”

  “什么?”施迁也是一愣,十岁……先前看这首诗的意境和调子,几人都以为必是成人所作,因为诗中的感慨可不是强说愁便能愁得出来的,如今一听是一个十岁的孩子,众人不由得都愣住了。

  “道是回故里,却似新人回……却似……新人回……”彦卿反复吟咏了一番,笑道:“若是如此,这两句便有些说得过去了。或许这孩子幼年在外乡居住,后来返回祖居,才有这一番感慨吧!”施迁和其他几人听了点了点头。

  “另外那人多大年纪?”施迁随口问道,彦卿连忙一查,看了之后哑然失笑:“这……真是奇哉怪也!十岁的孩子平添愁绪,不惑之年的大人却喜乐其中……”

  “怪不得,若是如此一说,那明经一项,岂不是那人占了大便宜?经年考下来,若是再不如一个孩子,那可真是……唉……”施迁想了想,看了看彦卿,道:“既是这样,彦卿怕也有了主意了吧?呵呵,我看,还是要这个林南吧,嗯……就这么定了。待到复试的时候,再看看他有什么表现吧!”

  :。:

  请收藏:https://m.bqg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