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七章 大明版红巾军_煌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煌对整编队伍可谓是煞费苦心,没有统一的衣服和装备,他只能让每个人身上绑一个相同的东西,以示同一团体,增强归属感。

  思来想去,物资有限,他让每个人脖子上系着一条红巾......

  人靠衣装马靠鞍,一百二十个青壮统一系上红巾后,整支队伍的档次一下子就上来了,彰显出一种朝气。

  正因如此,这支队伍也被周围百姓称之为“大明红巾军”。(元末的红巾军是红巾包头)

  徐煌一不做二不休,干脆让人唱起了红巾军军歌:“云从龙,风从虎,功名利禄尘与土;望神州,百姓苦,千里沃土皆荒芜.......”

  荡气回肠的《红巾军军歌》中豪言壮语颇多,非常提气!

  当年明太祖朱元璋造蒙元朝廷的反,便是从红巾军发展而来,也唱过这首军歌。

  朱元璋戡乱催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斩贪除暴,大明百姓无不怀念我太祖高皇帝。

  半月以来,徐煌一边接收难民,一边主动出击清扫附近打家劫舍、占山为王的盗贼,缴获了不少物资。

  不知怎地,近日来盗贼是越剿越多,经常有三五成群的流贼出没。

  后来出去打探消息的叶渊文回来了,还带回了杨大库。

  一进入这庄子,乍一眼看到如此多的难民和士兵,杨大库大为震惊,不知徐煌在搞什么,听表弟吴大有讲述后,更是不解。

  他实在无法理解接收难民能有什么好处,钱多烧得慌?有钱有粮多养几个家丁不好吗?

  不过杨大库没管这些,徐煌虽是他的属下,但已然是一个百户所的主官。

  说句难听的,徐煌不鸟他,杨大库还没办法,除非他成为徐煌的直属上司正千户。

  杨大库是副千户,没什么直属人马,身边就七八个家丁。

  那是他的私人家丁,人人装备精良,还有马,一般小股贼盗根本不敢劫掠他们。

  在这种局势下,杨大库几人还能养活马,足见其手段,徐煌也不好当面询问他是怎么做到的。

  简单客套后,杨大库步入正题,他告诉徐煌,几日前张献忠在信阳被老对手左良玉所败,带伤出商城,走英山方向,又被左良玉副将王允成击败,不知所踪。

  那些小股流贼,正是张献忠的溃兵!

  徐煌暗暗松了口气,还好张献忠往东跑了,若是往西跑,遭遇他们就麻烦了。

  张献忠的人马再崩溃,身边也有骑马的老营兵,还有孙可望、李定国等一众义子,碰上了难搞啊!

  杨大库又告诉徐煌,新任督师傅宗龙已带着川陕大军驻扎在新蔡,总督杨文岳大人正带着人马前去会师,并传令让所有人前往新蔡集结。

  说完正事,杨大库命家丁取来一个长木盒子,送与徐煌,并郑重道:“老弟,这是哥哥从杨督臣那讨来的新型火铳,你应该会喜欢。”

  徐煌疑惑的接过长木盒子,将之打开,发现里面竟是一杆火铳!

  他拿起火铳细细观看,见其制作精美,各处都经过细心的打磨,很多地方还包着黄铜,使得整铳的档次颇高。

  徐煌第一眼总觉得这火铳有种怪异感,和一般的火铳不同。

  他端起做射击姿态,这才发现,此铳没有火绳!

  原本的火绳位置的钳口上,夹着一块燧石,传火孔边多了一个击砧,其他设置与鸟铳几乎无异。

  “燧发枪!”徐煌惊呼出口。

  杨大库也是一惊:“老弟你如何知道此铳?”

  其实他也不知道什么叫燧发枪,只知道这支自生火铳是总督杨文岳一个姓毕的南京同僚托人送来的。

  前不久刚到,还写有一封信,说是请杨公实战测试此铳。

  杨文岳第一时间想到了名门之后的“神射手”徐煌,因此托杨大库寻找徐煌传讯,并送来这支燧发枪。

  徐煌不知道这些,但他知道这肯定不是杨大库讨要的,他连见杨文岳的资格都没有,如何讨这人情?

  请收藏:https://m.bqg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