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15章 卧龙冢虎终有一战_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一次,这次的蜀汉的把握更大。

  尤其在陇右地区,蜀汉不但在局部对曹魏形成了三面合围之势,就连兵力也处于绝对优势。

  攻打陇右已成“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态势。

  可一旦打下陇右五郡,也就意味着东吴这个盟友很有可能变成敌人。

  两难。

  沉吟半晌,忽见马谡神态从容,似乎胸有成竹,诸葛亮心下一动,问道:“幼常似有良策?”

  马谡点点头。

  他的确有良策。

  无论对付吴国还是魏国,他都有办法让对方焦头烂额,自顾不暇。

  但如果要同时对付两个国家,那他还真没什么好办法。

  马谡正色说道:“丞相,犹豫就会败北,谡以为,陇右可攻。”

  诸葛亮点点头:“我若得陇右,三国鼎足之势仍存,蜀吴联盟将散啊。”

  马谡接过话头:“丞相勿忧!我季汉位于江汉上游形胜之地,江东鼠辈纵是来攻,断难奏效。且江东境内百越纷乱不休,此起彼伏。倘若在我攻下陇右之时,恰好有一支百越部众于吴地异军突起,连战连克,东吴必将陷入内乱……”

  诸葛亮闻言眼神一亮:“说下去!”

  马谡继续说道:“我自幼熟读兵书战策,时常钻研古今战例,今偶得一‘游击战法’,颇觉精妙,今说与丞相,一评优劣。”

  这边马谡刚一开口,那边诸葛亮就大概知道他想要说些什么。

  不过并没有选择打断,而是肃容颌首,注目静听。

  诸葛亮同样自幼熟读兵书,颇知战策,对古往今来每一场战争都耳熟能详,甚至包括游击战。

  要说这游击战,也不是什么新颖战法。

  “游击”一词最早见于汉初,汉高祖设置游击将军,把游击部队称为“游兵”“游骑”“游军”。《史记彭越列传》记载:“汉王三年,彭越常往来为汉游兵,击楚,绝其后粮于梁地。”

  《握奇经八阵总述》中游军一节记述:“游军之行,乍动乍静,避实击虚,视羸挠盛,结阵趋地,断绕四径。后贤审之,势无常定。”

  春秋末期(公元前512年),吴王阖闾准备攻打楚国,采纳伍子胥提出的先疲楚后决战的建议,先派部分兵力到楚国许多地方以游击战袭扰楚军六年之久,致使楚军疲惫不堪,而后派主力入楚决战,大败楚军。

  这便是游击战法的最早案例。

  而楚国所在的地区,正是今日荆襄之地。

  如果蜀汉想要伐吴,昔日吴王疲楚之计,今日依然可以借鉴。

  这也是诸葛亮一直坚持先伐魏国的主要原因。

  不单单是吴国不足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也是权衡再三后的结果。

  这个年代,还是要讲究一下师出有名的。

  背盟这种事,也就孙权那厮经常干。

  诸葛亮是不屑于为之的。

  马谡组织了一下言语,郑重其事将后世的进化版游

  请收藏:https://m.bqg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