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四章 夜攻纥升骨_纵兵夺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抛洒而下,即使顶着石砲的攻势也没有丝毫减弱。

  额头绑着白色包扎的高句丽世子伊尹漠在下午醒来后便强撑着身子向各级将官下达专门针对石砲的守城策略,准备更多的火矢与火油,同时发动民夫在城中挖掘地道……尽管汉军尚未有丝毫夺取城头的迹象,但伊尹漠已经做好巷战的准备。

  汉与高句丽的战斗不同于往昔燕北在中原或是在幽州冀州和那些敌人的战斗,甚至高句丽人的心态也与汉人不同。

  就燕北部下众多谋士武将的心思,即便战火烧到辽东最大的城池襄平,他们也未必愿意死守。其实很多时候一支军队是有什么样的军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首领。

  好似燕北这种始终将部众性命视为至关紧要的人,他们军队也是同样,从将军到谋士,无人去争一城一地之得失。即便襄平丢了,他们再去周围抢一座城池即可。以度辽将军燕北的声望,想要幽州得到一座城池,这是能够传檄而定的事情。

  可伊尹漠的心态不同,上百年前,他的先祖从汉人手中夺走整个玄菟郡故地,随后无数句丽族人舍生忘死地与汉人奋战,才终于使得他们拥有了立锥之地。数百年来,高句丽与汉人的战争从来不曾停止。

  汉朝皇帝将高句丽视为叛逆的属国,从来不曾重视;而高句丽则将自己视为独立国家,与汉朝,是邻国大敌的关系。

  从新朝皇帝王莽改高句丽为下句丽,发动战争;到汉朝度辽将军桥玄率军东征北讨;再至如今借汉朝内乱形成军阀的度辽将军燕北,高句丽与汉朝的纷争从来不曾停止,即便时战时和,但那些少有的臣服也仅仅是为了积蓄下一次反抗的力量。

  这与句丽族人坚贞不屈没有丝毫关系,他们反抗是因为他们恐惧,汉朝始终有着能够将他们一战灭国的能力;但是反之,高句丽却只有自保,或是敌对辽东郡、幽州的能力。

  稍有差池,家国夷灭。

  伊尹漠已经无路可退,丢掉纥升骨城,至国内王城一马平川,失去千山山脉的保护,即便父王伯固能够在国内城组织起各部大加调派兵马与汉军决死,甚至击退汉军……王城近畿上万顷良田皆会被战火毁坏,秋季颗粒无收,致使北面与扶余国作战的将士得不到冬季充足的补给。

  后果不堪设想。

  如果说高句丽人还有丝毫退路,那这个退路就是在纥升骨城之下,挡住汉朝的攻势。

  “能以城据守,则据守;城毁不能守,则巷战;街巷毁坏,则死战!”伊尹漠在城头挥舞着长剑,对周围躲藏头飞石的士卒鼓舞着士气,举着火把高声道“此战,望诸君与纥升骨城共存亡,我与诸君共存亡!”

  对很多人来说,死是件即为可怕的事情。

  但有些时候,对有些人而言,有些事比死更可怕

  请收藏:https://m.bqg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