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7章报纸_我要做明世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说去,让天下人评评理!”

  道理越辩越明。

  一切要以实际以主!

  朱见济把自己办报纸的想法告诉了景泰帝,并且得到了后者的认可。

  “这个听起来不错。”

  “可真的会有人投稿吗?”

  百姓中有几个认字的?

  还能指望他们写出什么利索文章和官老爷们打口水仗?

  朱见济微微一笑,“这个可以让别人去办嘛!”

  “秦汉之时朝廷有采风官一职,就是负责收集民间言论的,咱们也能办一个,让人去收录百姓关于这件事的看法,然后统一刊登。”

  研究调查而已,

  有什么难的?

  在调查结果里面掺点水分,那更不是问题。

  “那就听青哥儿的!”景泰帝让儿子尽管去办,“办好了就让底下人自己去吵,咱们父子专心过年。”

  全家团圆还是很重要的。

  于是朱见济领命,东宫那边早就准备好的印刷机器也开动起来,他自己也披上马甲,重新当起了键客,通过报纸输出自己的理念。

  邸报这种东西,在中国很早就出现了。

  只是以前大多为官员抄录朝廷政策传发地方用的,并没有面向全社会。

  现在由东宫主办的《文政杂谈》一出,让大家都很好奇。

  这个新式邸报的名字一听就容易懂,讨论的是文学政治上的事情。

  可有什么好说的?

  读书人之间经常会在青楼楚馆举办宴会,谈论绝妙文章,口若悬河,说的好了引起好姑娘的青睐,还能白嫖呢!

  是故他们对此不解。

  直到这个被太子成为“报纸”的东西在十二月二日正式发售。

  前三天是免费送给人看的,即便之后算账,也只是几个铜板就能拿一份。

  反正活字印刷的成本并不高,东宫那边到了年底也有结余,根本不在乎自己倒贴钱办报纸。

  后世搞网络的,开办之初,哪个不是为了抢流量而自掏腰包?

  这是寻常小事。

  德云社那边也在为此做宣传。

  发展到现在,德云社在民间的号召力已经很强大了,他们编的段子和故事广为人知,深受百姓喜爱。

  正好过年了大家都闲着,手里自然有点小钱,买张报纸回去,也不算难事——

  在这样的时代,知识非常的贵重,一本杂书的价格就够普通百姓攒半年的钱了。

  现在这报纸写满了字,才这么点钱,买回去供着也好啊!

  还能拿着报纸给家里读书的孩子认字呢,免去了一些书本费。

  老百姓精打细算,理智追星。

  他们认真一想,响应偶像号召去给报纸催销量,对自己来说还是件好事,便一点都不排斥的赶去通政司摆出来的摊子前要了一份。

  通政司还特意派出了几个小吏,负责给不认字的人宣读报纸上的内容。

  在官方和民间组织的努力推动下,《文政杂谈》成了京城里的新话题。

  “这种大事,哪里能让泥腿子

  请收藏:https://m.bqg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