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192章大明的教育改革2合一章_我要做明世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可以凭借自身专业,领取祭酒的推荐信,前去吏部报道,入一些部门为吏员,做满五年可以通过考核转正,不用参与科举考试便能做官。

  其下的郡县之学,则是要通过入学考试才能加入,不论是不是大儒引荐的,都得按规矩来。

  学习优秀者,可以凭借三年的考试成绩和其学校的教喻保证书,先去国子监审核盖章,再来太学报道,升入高级院校。

  郡学毕业后,可以享有秀才功名,但不会有秀才待遇,其人能够直接参与地方乡试。

  这让文官们松了口气。

  他们绝大多数都是科举出身的,对于学院派自然是有些排斥。

  偏偏国家从太学中选拔人才,本就是古已有之,持续了千年之久,朱见济做事还打着朱太祖的旗号,更让他们找不到理由反驳阻止。

  但现在皇帝只是给了他们名分,出来了也顶多为吏,不像自己科考之后能够直接分配成一县长官……

  如此,利益冲突便少了很多。

  以上种种官办学校,都要按社学的例子来办学。

  那些“体育老师”可以从军队中聘请退休将官来担任,也算缓解了一下武人无事可干后的就业压力。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特定的“工科学院”被建立起来,直接归于皇帝管理,朱见济为挂牌校长。

  此前东宫小学堂的孩子都可以直接入学,有功匠人也可以推荐其孩子进入,由陈研这些人兼任教学,原本位于皇庄之内的研究小院也被取消,其中人员成为工科院教授——

  像陈研这等人,本身的学习基础是不行的,也只会闷头做东西。

  而眼下的官员,基本都是行政官员,让他们当官只能是挂个牌子,政务是一点都做不来。

  朱见济不想用繁杂的政务和人情往来把这些人身上的科研灵光消磨掉,干脆让他们去当师傅带学徒去了。

  在这个特殊技校里面,圣贤书的内容较少,但“格物”、“化学”等新科目却是教了很多,教材也是由朱见济亲自主编。

  这样的待遇,即便很多人都看不懂这个新学校的用意,但事关皇帝,也是乐意去掺和一把,把家里不能继承家业的庶子族人送过去的。

  反正陛下如此在意,就不可能让学子打酱油去了。

  而之后,皇帝又颁布了一个关于“匠人职称”的规定。

  工作十年以上的匠户可以自动获得“匠工”职称,并且移籍,取消原户籍限制,匠工子女可以优先被工科院录取。

  “匠工”之上,则是“匠师”,享受正九品官员待遇,有国家每年定额补贴,其子女可以免费入学工科院,若是制造出了于国家有功的新式器物,待遇可以翻倍。

  再往上,便是“匠造”职称,匠人一旦获得该职称,可享受正五品官员待遇,去工科院任职教授,除了皇帝之外,对任何人都无需行礼。

  同样的,有功就赏,一切都好商量。

  这些职称,都被分为“高中低”三级,属于朱见济培养的技术人员。

  大明以后的工业革命,需要这些人来为之努力。

  请收藏:https://m.bqg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