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9章太子用政策开拓市场_我要做明世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也不再说话。

  朱见济双手撑上桌面,踩着凳脚支起身子,扫视周围。

  “现在关于考成法,有孤、于善商辂两位卿家认同了,现在其余之人,谁赞成,谁反对?”

  “臣等没有异议!”高谷陈循等人拱手拜服。

  朱见济随后就令商辂票拟此事,送往景泰帝那边,等朱笔御批好后,就正式推行。

  南北直隶只是一个开始,以后肯定是要推广全国的。

  “不过考成法使来需要人手,让吏部、礼部、刑部和都察院一起督办,遇到犯了事的直接抓起来便是。”

  都察院这个独立于六部的监察机构介入,也有利于防止走后门这样的事情发生。

  “只是吏部尚书王直已然上了年纪,孤和陛下提过,预计调任都御史王文与其共掌吏部事务,都御史一职则是由王竑担任,如何?”

  王文是景泰帝铁杆,这样的人才必须重用。

  在大明朝,敢于直言乱喷口水的言官实在太多了,把王文放都察院有些浪费,不如让他去权力更大的吏部发光发热。

  对于这事,朱见济既然已经说了跟景泰帝有商量,自然是没有人敢提意见的。

  王文王竑的功劳也是实打实的,是时候提高点位置了。

  如此,六部之中就有四人是朱见济及景泰帝的队友了。

  礼部的胡瀅、吏部的王文、兵部于谦和被景泰帝提拔起来的新户部尚书张凤。

  至于刑部尚书俞士悦,其人性格柔和,习惯奉迎皇帝,并且年纪已大,只求退休前不犯事就好。

  工部尚书石璞性格朴素耿直,也是可以拉拢过来的。

  六部握在手里,内阁是皇帝的顾问,于是国家大权就稳当了。

  安排好人手后朱见济又提出了另一件事。

  “既然说了要振作官场风气,那么孤在这里也提一个小问题。”

  “孤往来于皇宫和昌平县之时,常见官员乘坐轿子,这种方法对比马车,岂不是费时费力?”

  “普通官员坐二人抬轿,高官显贵则是以轿夫多为傲,不但浪费人力,以至于官员之间形成攀比之风,还增进人的惫懒之气。”

  这好嘛?

  这不好!

  “孤决议在直隶严禁官员乘坐轿子,先正其身,再壮其气,免得积年累月,官吏连路都不会走了。”

  “大善!当依殿下所言!”于谦又附和。

  反正连考成法都过了,不坐轿子又如何?

  而且这个月太子殿下以身作则,自己就没有再坐过轿子,都是用个四轮小车找羊拉着自己过来的。

  的确比复杂的储君出行简便许多。

  “民间亦有一些游手好闲之徒骚扰他人,孤预备使锦衣卫和五城兵马司巡捕京师及顺天府,以扫除凶佞黑浊。如此朝野风气纠正,可相得益彰!”

  内阁诸臣继续应诺。

  其实锦衣卫充当捕快这事在此时也算常见,像前些年山东受灾,造成流民失控和某些人浑水摸鱼,就有官员请求皇帝派遣锦衣卫去巡捕镇压。

  特别是在锦衣卫还没有完全和宦官集团沆瀣一气之时,民间对于这群人的风评还是有好话说的。

  所以朱见济可以把锦衣卫放出去,为他当打手。

  朱见济说完话,结束了这次会议,提着腰带走出殿阁,坐上了他的小羊拉车,赶去景泰帝所在的未央宫。

  在景泰帝私底下喊出“外事不决问于谦,内事不决问太子”后,朱见济这个喜欢压榨别人的老板终于迎来了好爸爸的压榨,当真是天道好轮回。

  只要朱见济对权力还有需求,奉天殿、内阁和景泰帝所在的宫殿,就是他准时刷新的地方。

  对此,朱见济痛苦并快乐着。

  景泰帝先前被儿子鼓动下了“修身养性”的旨,没过两天就后悔了。

  因为后宫佳丽他早就跟她们知根知底了,再怎么磨合感情也擦不出火花,一身精力需要发泄,所以在朱见济看奏疏的时候,景泰帝手边堆着的是一叠新的有爱图书。

  这样也不错。

  朱见济自觉好爸爸一辈子就自己这么个儿子,不但精力质量堪忧,估计反馈到周期运动上也不是很行,偏偏景泰帝又自觉威武沉迷做操,导致掏空了身体。

  现在给他约束一点,让景泰帝不会被爱妃们轻易的探囊取物,总比日后让后宫佳丽们空穴来风的好。

  请收藏:https://m.bqg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