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0章:即将发生的历史转折点_大明永乐家的八岁熊孩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谱的事情,也就是朱允炆以为藩王再怎么都不敢反,哪怕反了也会很快被捉拿到应天,没想到朱棣真的反了,燕军也在战场上屡战屡胜,才有了收到朱棣的指控,一时间慌了心神将齐泰和黄子澄下狱的操作。

  历史上演技好的皇帝很多,遇到事情露馅的更多,朱允炆绝不是唯一。一下子将勋贵集团和军方得罪个彻彻底底的皇帝,朱允炆也算是其中的一个,另一个比较出名的皇帝叫李隆基,其他不出名的皇帝也就不一一列举了。

  在燕军撤离之后,李景隆带着大军重新回到霸州,见到郭英不给辩解的机会就命人抓起来,派人将郭英押解回到应天等候发落。

  同时,李景隆派人去真定告诉耿炳文,朝廷临阵换帅已经成为既定事实,老将军就不用过来霸州进行交接,手上的人马调度过来,人自己回应天去吧。

  一系列操作下来,朝廷大军在霸州待了七天,随后在李景隆的命令下重新开拔,他们要去攻打北平城了。

  而在这时候,吕阳、朱高煦和张玉带着部队刚过卢沟桥。

  这一支数量约在十万的燕军,根据之前的商议结果,会有三万前往北平城参与防御作战,五千马军和两万步兵昌平州驻扎,剩下的部队则是前往永平。

  他们三人不会进入北平。

  张玉将去昌平州,继续招兵买马的同时,会在北平城保卫战开始时候,寻找机会策应北平城内的守军。

  吕阳和朱高煦则是率军前往永平。

  而在这个时候,朱棣已经击溃了围攻永平的敌军,仅仅是带上一一些人马就赶往大宁都司了。

  当然,依照之前出现的变动,其实已经不存在什么大宁都司,要有也是北平行都司。

  只是吧,大宁都司这个名称对燕王这边有特别意义,一直都是称呼旧称的。

  吕阳和朱高煦刚率军过滦河就见到了早在等待的朱能一伙人。

  “王爷取山海关,仅带八百精骑便往大宁卫。”朱能看上去并不赞成朱棣那么冒险。

  朱高煦说道:“放心罢,我爹从来不做没有把握的事情。”

  事情都已经发生了,好像也没有人能阻止朱棣冒险,再多说又有什么用。

  吕阳表达了对朱棣的担忧,随后问起了这边的战事过程。

  在这一边的燕军,他们几乎没有产生重大伤亡就击溃了辽东都司的兵马,并且还收降了不少人马。

  并不是辽东都司的军队太菜鸡,纯粹是朝廷的操作太骚,先是骗了辽王朱植,后来还将辽王世子朱贵煐直接就地软禁了。

  要说只是软禁朱贵煐倒也没什么,非常要命的是朱贵煐突然暴毙,消息还被传了出去,一下子让辽东都司内部体系崩溃了。

  “我爹运气这么好?”朱高煦当然知道辽王世子朱贵煐是谁,还知道朱贵煐自小就体弱多病。

  不是老朱家的子孙,吕阳和朱能对朱高煦讲那话干脆当做没听到。

  而吕阳跟朱高煦相处久了,开始怀疑自己决定扶朱高煦当皇帝是不是欠缺了什么考虑。

  朱棣根本就没有攻打山海关,人一到直接收编了山海卫,耽误了三天再次向大宁卫进发。

  算一算时间,朱棣应该是在六天前就抵达大宁卫跟宁王朱权见上了面,会发生什么事情,该发生早就发生了。

  朱高煦问朱能,道:“我爹知道朝廷大军围攻北平吧?有什么交代没有。”

  朱能摇头,说道:“王爷并无战事安排,仅是让二公子多听吕先生与张玉的意见。”

  什么意思?

  永平这边的兵马在朱高煦到来后接管了兵权,连带之前他们有接近五万兵马,算上朱棣收拢的降军,总兵力约在十四五万左右。

  得知决定权落到自己手上,朱高煦一下子变得有些懵逼,下意识就看向了吕阳,等着拿出一个主意……

  请收藏:https://m.bqg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