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73章 惊掉下巴_明朝大祸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周咏总督蓟辽的时间并不长,然而效率却惊人的高,三下五落二就将戚继光留下的那个铁桶一般的蓟镇给搅得一团糟。戚继光镇守蓟镇的时候没打什么大仗,但他大力训练蓟镇军队,提高边军的待遇,加固工事,并且对在大宁游牧的大小部落恩威并施,敢炸剌的坚决揍,而乖一点的则在喜峰口开互市,允许他们用木材、牲畜、马匹交换生活必需品,那些大小部落都被他治得服服贴贴,不仅不侵犯边境了,还争先恐后的向蓟镇传递鞑靼的军情。而我们的周总督上任后没多久,蓟镇的军纪就完全崩坏了。他把在李成梁那里学到的“先进经验”带到了蓟镇,曾经被戚继光明令禁止的克扣军饷、杀良冒功、擅开边衅等等行为,在他的带动之下再次死灰复燃。毕竟在辽东的时候,李成梁就是这样干的,朝廷也管不着,所以我们的周总督觉得没啥大不了的……

  戚继光一手训练出来的那七千浙军无疑是蓟镇战斗力的核心,精锐中的精锐。然而,拜我们的周总督所赐,这支精锐也连年欠饷,又被北军排斥,处理窘迫之极,全靠从家乡贩茶叶到蓟镇来与鞑靼人交易,才能勉强生存。浙军尚且如此,普通的明军就更不用说了。最要命的是这位大爷对戚继光一手经营出来的与大宁地区各部落那和睦的关系不屑一顾,并不认为这是这位大明战神留给继任者的宝贵遗产,反倒认为这妨碍自己升官发财了。也是,他可不像戚继光那样有个权倾朝野的首辅当靠山,想往上爬就得拿出军功来,而不打仗,哪来的军功?在他的授意之下,蓟镇找个理由把喜峰口的边市给关了,还克扣了原本应该发给各部落的岁赏,一下子就将那些大小部落给逼得活不下去了。于是如他所愿,好不容易太平了十几年的蓟镇很快又到处生烟冒火,那些在大宁游牧的、已经与大明和平共处了好些年的部落在边市关闭、岁赏被断之后又抄起刀骑上马,干起了老本行……

  如果仅仅是挑起战端也就算了,要命的是,这货根本就没有戚继光、李成梁那样的能耐,对上鞑靼人连吃败仗,甚至屡屡被鞑靼人偷袭边境的营寨,士卒死伤累累。为了掩盖自己连吃败仗的事实,这位总督大人多次将战死的士兵尸体藏起来,甚至让部下将死者的头割下来理个鞑靼人的发型拿去报功。明明边关已经四处生烟冒火,可是据他的描述,依旧是太平得很,蓟镇军人的生活如田园牧歌般美好……

  现在鞑靼大军压境,这位总督大人吓坏了,严令各部固守营寨,尤其是浙军,不得擅自出击,让敌军有机可乘。陈名振得知鞑靼人从白羊关方向破边而入,龙岩峰带着一帮新兵不知死活的一头撞上去之后都急得上火了,这可是他

  请收藏:https://m.bqg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