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86章 有人欢喜有人愁_明朝大祸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明边军苦,而当墩军和夜不收最苦。

  墩军和夜不收其实都是呆在边墙外的墩台里,严格的说他们都属于墩军。

  那么,墩军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呢?

  咱们先说夜不收。

  前面说过,夜不收相当于现在的侦察兵,他们都是墩军中最具胆量、武艺也比较高强的精英,拥有较好的装备和待遇。平日里他们呆在墩台里,一旦有令便离开墩台,潜入到鞑靼人的牧区去放火焚烧草场、焚烧牧人准备应对寒冬的干草、给大军探路,甚至直接袭击一些小部落,总之就是要把整个草原搅得鸡犬不宁。相对应的,他们也成了鞑靼人最为痛恨的一群人。他们袭击小部落砍几个人头啥的倒还好,鞑靼人不会很在意,可放火烧草场这个给鞑靼人造成的损失就太大了,所以他们是鞑靼人第一优先打击、消灭的目标,每年被擒被杀的夜不收不知道多少,每次出塞都很可能是最后一次,再也回不来了。

  如果说夜不收还有一点悲情英雄的色彩的话,那么墩军,那纯粹就是为活着而活着,麻木地活着了。

  在大明的边墙之外林立着无数大大小小的墩台,这些墩台相当于边境线的哨所,像一双双警惕的眼睛,时刻盯着大草原的风吹草动。这些墩台大的可以容纳十几名墩军,小的只能容纳五六人,这巴掌大的一块地方,几乎就是他们生活的全部了。他们是不敢轻易出门的,因为周围都是鞑靼人的活动范围,一旦离开了墩台,很可能就会成为鞑靼人的刀下亡魂。不想死的话最好老老实实呆在墩台里,哪都别去。

  画地为牢,大概就是这么回事了。

  但不出门还不行。因为墩台往往都建在高处,取水是很困难的,而鞑靼人往往会想办法破坏离墩台近的水源,迫使墩军离开墩台到远处挑水,然后在半路伏击将其擒杀。对于墩军来说,去挑水不是什么苦差事,而是要命的活,每挑一次水都要冒一次生命危险,这种终日被死亡笼罩的恐惧,简直能把人活活逼疯。

  除了鞑靼人,老天爷也看这些可怜人不顺眼。墩台都尽量建在高处,而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在雷雨天,高处的建筑物最容易招雷劈了……所以几乎每年都有墩台遭到雷击,墩军被雷劈死。可以说,即便大明与鞑靼维持和平,这些驻守在边墙外的墩军也每天都在流血牺牲。

  大明一大特色就是喜欢白嫖。这套制度是朱元璋创立的,他白嫖官员,只给官员最基本的工资却要官员像老牛一样勤勤恳恳的给他工作;他白嫖匠户,让匠户倒贴工钱给国家干活;他白嫖马户,让马户倒贴钱给国家养军马;他白嫖军户,让军户自带军粮替国家打仗……反正在老朱的计划中,国家是不需要出一分钱就能正常运转的,他和他的子孙后代

  请收藏:https://m.bqg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